第201章(第2/2頁)

馮玉善解人意,聞弦音而知雅樂,因道:“陛下要用蔡瑁?”

劉協道:“十年戰亂,天下貧瘠,只有荊州與長安兩處,還算安穩。如今朝廷收回了荊州,總不能翻手就將它打爛。”

劉協著眼於天下,馮玉又最清楚荊州情況,所以更明白皇帝所說的都是實情。

偌大的一個州,要治理,不能只靠朝廷派下來的幾個官員,否則本地勢力要架空你也是很容易的事情。朝廷調動來的大軍,也不能長年累月守下去。荊州此時還能維持安穩,是因為荊州本地的勢力蓄力不發,若是能有合作共贏的機會,誰也不想魚死網破。

皇帝既然不想把荊州打爛重來,那必然是要與蔡瑁、張允等當地大族勢力合作的。而荊州本地勢力,比益州要強大很多,幾乎可以類比於吳郡等地的大族勢力,是可以淩駕於朝廷力量之上的,論到政策的實行,陽奉陰違都算是至少給你面子了。

“總要先讓百姓能活下去吧。”劉協輕輕嘆了一聲,戰亂、幹旱、蝗災、疫病,這十年下來,戶籍上還活著的人,已經十不存一;而又有許多逃往山林之中,不計入民眾之中的百姓。

馮玉想到皇帝前幾日跟他提過的事情,當時他猜想皇帝對於這些世家大族,是有一部分要重用,另一部分要打壓的。其中,他認為皇帝要重用楊彪一族,現下看來還要重用荊州的蔡氏與張氏等族。馮玉這一年來,雖然與蔡瑁、張允周旋著,維持了表面的平和,其實清楚自己得罪他們深了;此時不顯,待到來日蔡瑁、張允等人得勢,恐怕不會給他好臉色看。這是個人的私利,倒也還罷了。但有還有對國家的不利之處,正所謂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如今朝廷在荊州借著兵馬之勢,還能壓住蔡瑁、張允,若不趁此時徹底清除異己,等到他們再發展壯大下去——合抱之樹固然拔不動,但讓它長到再粗壯數倍之時,豈不是更能摧毀?

馮玉自然不提對自己利益的擔憂,只含蓄得表達了對國家未來在荊州形勢的擔憂。

劉協含笑道:“朕明白的。從前朕也是如你一般想……”他想到自己為大秦皇帝時那鐵腕一世,又道:“只是老樹未必不能發新花。”

以馮玉的為人,既然探明了對方的意圖,就不會再當面反駁了,因這對他沒有益處,還要得罪旁人。

只此刻面對皇帝,出於忠誠與愛戴之心,馮玉才罕見得又輕聲道:“以臣愚見,這些世家不管發怎樣的新花,恐怕都不會為國家利益,讓渡家族利益。”頓了頓,又道:“或許當有品德高尚之人,能為此常人所不能的舉動,只是以臣在荊州這一歲所見,恐怕蔡瑁與張允都非此等賢士……”

劉協絲毫不因為馮玉反駁自己而氣惱,反倒因為馮玉肯直抒胸臆而感到高興,笑道:“狸奴見識高。”

這“狸奴”乃是當初馮玉離開長安前,劉協私下給他另外取的字,人前議事,還是仍作“玉奴”來喚,此時歡喜,便改稱了狸奴。

馮玉剛才這兩句話出口,其實一直加倍留意著皇帝的神色,因為以他的經驗來看,人多是不喜旁人反駁自己意見的,也不喜承認自己的錯誤。馮玉的風度翩翩,善解人意也並非天生如此,而是不斷觀察實踐中煉就的。此時聽皇帝喚他“狸奴”,又笑意欣然,絲毫不見勉強,馮玉放下心來,陛下心胸果是與常人不同。

劉協又道:“所以朕如今要箍住這顆老樹,從老樹上引出新枝來。”

“這條新枝是?”馮玉望向皇帝。

劉協含笑對他道:“狸奴觀那諸葛先生如何?”

諸葛亮要喚蔡瑁一聲內姨丈。

朝廷若重用諸葛亮,蔡瑁等人沒有理由拒絕。而諸葛亮與司馬徽等人交好,心向漢室,這也是馮玉此前推薦他的緣故。而且諸葛亮年輕,皇帝最愛用年輕人。

馮玉既覺得有些意外,又覺在情理之中,想到昨日的事情,委婉道:“人選雖好,只是年輕人面皮薄,名士又最重體面……”您昨天逼人脫衣驗身,雖是形勢所逼,但以此時名士的脾氣,縱然不能反抗朝廷,總也可以選擇隱居不出的。

劉協摸一摸鼻子,道:“朕都明白。”

不就是哄人嗎?他最拿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