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第3/6頁)

劉協想到諸葛亮與黃月英夫妻間的趣事兒,也忍不住微微一笑,撥開這些銅制的“棋子”,就見底下躺了一封黃月英親筆寫就的密信。

馮玉見狀,得體道:“臣今日見了陛下,著實喜悅。請陛下準臣退下,與周都督、甘寧和蔡勛等人詳論吳地剿匪之事,來日好不辜負陛下信重。”

劉協見他機靈,又看人就在自己手邊,一擡手,以食指骨節輕輕敲了敲馮玉發亮的額頭,笑道:“狸奴啊狸奴,你可真是個精怪。去吧。”

一時馮玉退下,劉協一面拆著信,一面問侍從,“子脩呢?去請他過來。”

原來當初黃月英從皇帝這裏得了刻字“棋子”之後,在輔佐丈夫管理荊州之余,便一直在思考要怎麽才能實現皇帝所說的技術——不需要讀書人抄錄書籍,只要字刻在這些小“棋子”上面,選不同的“棋子”組合成需要的句子、乃至篇章,便可以不斷印刷出同樣的文字來。待到一版書印完了,要印另一本內容不同的書,也只需要這些“字”換換次序。

黃月英本來就對這些精巧的玩意兒上心,有了想法之後很快就著手操作了。她一開始也還是用的木質材料,因皇帝拿來的也是木棋子。黃月英在各色木材上都試過之後,選定了棗木與梨木兩種,因這兩種木料質地最為細膩,又並不昂貴、易於獲得。這中間一層的一幅字,就是用梨木刻字的“棋子”蘸了墨印出來的。只是木材蘸了墨汁,很容易受潮,一冷一熱,便容易出現裂紋,不能長久使用。黃月英又考慮用別的材料,幾經周折之後,這才選定了用銅。

這銅棋子,來之不易。

黃月英是先用木材刻字,翻成砂模,然後注入銅液。如此銅液凝固之後,就是方正銅版上凸出來的“字”。

用這銅活字印出來的字,非常清晰。而且銅質地穩固,尋常溫度變化不會引起上面字的變動,而蘸取墨汁印刷後擦幹就不會有任何影響——只要妥善保管,這是傳之百年都不會壞的物件。

黃月英在信中,並沒有怎麽提起自己多次嘗試時的辛苦,只是詳細講述了不同方法的優劣,又將銅活字的制作與使用方法一一道來。

劉協摸著這一枚又一枚的小巧銅活字,指尖輕顫。

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沒有任何人能比他更清楚,指尖這些小玩意的巨大價值與威力。

此時紙張已經普及,但制書仍舊昂貴,每一本書都要一個讀書人去抄寫出來。普通人家哪裏能讀得起書?

而現在有了這銅活字,能夠實現批量印刷書籍之後,讀書的成本瞬間就下降了。

甚至可以朝廷來出這筆錢,造一個中央書局,分文不賺,只收取成本來印刷書籍,散給天下年輕人。

如此十年之後,原本為世家豪族所壟斷的知識文化,就成為了天下人所共享的智慧。到那個時候,就可以用更進步的制度,取代此時的察舉制。科舉制看起來,就不再遙不可及了……

在現代那一世,劉協從來沒有意識到,能夠接受教育,看任何自己想學的書籍,會是一項“特權”。

如果沒有造紙術的發明,如果沒有印刷術的普及,如果沒有衣食無憂的現實環境,讀書就會成為一項極度奢侈的事情。

劉協握了一枚銅活字在手心,直到那銅活字被他握得暖了,他才從激動的情緒中平復下來。兩世為帝王,世間已經很少有事情能讓他感到激動了。

劉協再看向列在一旁的那三幅字,見寫的都是那一句“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這是古時解釋《易》中泰卦的文字,意思是說泰上坤下乾,乾坤之間,有陰陽二氣交感,由此萬物生生不已,故得通達;而乾為天陽,本該在上,而今在下,坤為地陰,本該在下,而今在上,象征著君王與民眾上下交感,志向相通。

黃月英見識既廣,又秉性聰慧,且聽皇帝說過此物用處,因此也清楚,有了這銅活字,普及了書籍,皇帝的志向便可以暢通無阻傳達給普通百姓了。

如此皇帝與萬民志向一致,自然會天下“泰”平。

曹昂原本退下去商議從冀州、兗州調糧之事,又被傳召回來,入殿就見皇帝在上首捧著一盒閃閃發亮的“銅方塊”出神。他走到皇帝身邊,俯首看到案上那三句字跡不同的“天地交而萬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微微一愣。他轉而細看皇帝握在手中的“銅方塊”,才看到上面有凸出來的“字”。

“這就是朕從前同你說過的‘活字’印刷。”劉協從激動中回過神來,那十幾枚握得溫熱的銅字捧給曹昂看。

曹昂感到訝異,在皇帝的示意下,接過了這還染著皇帝體溫的銅字。他從前的確聽皇帝提起過,說有一種印刷書籍的辦法,可以字刻在器物上,隨用隨取,很是方便,一旦造出來,以後人人都能買得起書。皇帝繁忙的政務間,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句來,但很快就會陷入急需解決的現實政務中——畢竟當全天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還因為戰亂饑荒而活不過而立之年的時候,讀書的事情總是應該稍微往後放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