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第2/2頁)

此時聽皇帝問起,曹昂如實道:“江東長公主在孫府……如魚得水。”

劉協勾了勾嘴角,望見殿外瓦藍的天空,索性一推案上的公文,道:“難得好天氣,不如咱們也去登高望遠,過一過這重陽佳節。”

曹昂手上其實也還有一堆的事務,豪強大族分田地的記錄,山越之民領田地的數量,天下一十三州戶調初行後的統計,還有冀州、兗州、荊州各處對吳地改革或明或暗的探問……都等著他來及時處理,並理清明細,或呈送禦攬,或下達吏員。自吳地改革以來,他每日都是通宵達旦的忙碌,服了左慈的“金丹”解毒後稍微康健的身體又迅速消瘦下去。他有時候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只被各種事務抽打著不停轉動的陀螺,只因為是圍著皇帝在轉,所以倒也心甘情願。

此時皇帝忽然要他停一停,且去看風景,曹昂也是無不從命的。

“如陛下所願。”曹昂含笑應著,仍是謙謙如玉的模樣。

君臣二人雖是登高望遠,共度重陽,所聊的話題也仍是脫不開天下事務。

“稅制改成戶調,以絹布取代錢幣,是好事兒。”劉協道:“中央比去歲豐盈了些。只是各地隱匿人口的情況仍是極嚴重,朕估算著,冀州等地至少隱匿了一半人口——就不知道其中幾成是不納不捐的脫籍民眾,又有多少是依附在了豪強大族之下。你父親也該來信問過吳地分田之事了吧?”

曹昂道:“不只是冀州牧……”他在正事奏對的時候,比起稱呼曹操為自己父親來,更願意用對方的官職來稱呼,“兗州牧、豫州牧、徐州刺史,乃至長安尚書台的幾位老大人,都送信到臣這裏。”他有些無奈得笑了一笑,道:“他們畏懼陛下,不敢直言相勸,都寫信來問臣根底,又要臣勸誡陛下,仔細……”如長安城中老大人們的說法,自然是要仔細如王莽那般的下場,但說出來未免不吉利,便改口道:“仔細多地同起□□。”

“你說從吳地造船南下,能抵達大秦嗎?”劉協有一搭沒一搭聽著,觀望著山路兩側的景色,忽然問了一句毫不相幹的話。

曹昂微微一愣。

不等曹昂回答,劉協又道:“朕上次聽孫權說,張昭家中給出了兩百頃良田之後,顧老夫人吃不到原本只有那良田上才產出的好米了。張昭就跪在母親面前,捧著碗送飯,哭自己不孝。顧老夫人說,她不過是少吃幾頓所謂的‘好米’,又不是沒米吃了,罵張昭嚎喪。張昭不敢辯駁,跪到顧老夫人睡下才離開。孫權當成笑話講給朕聽。”

曹昂笑道:“子布(張昭字)素來誠孝。”

“朕不這麽看。”劉協淡淡道:“朕看來,是這顧老夫人愛子之心深厚。若說孝,吳地孝子總也有千八百人。怎麽只有張昭最以此出名?恰是因為顧老夫人對兒子的苛刻。她一個寡母,把兒子培養長大,能無愛子之心嗎?可為何苛刻待他?正是為了給他這‘孝’名。不如此,怎麽體現張昭的誠孝?”

曹昂倒是未曾這麽想過,順著皇帝的思路去想,一時呆住了。

君臣二人此時已登上山頂,入亭中稍坐。

劉協任由曹昂發呆,見亭外盈盈生著不知名的野花,淡黃色,似菊非菊。此時雖然有重陽登高的習俗,也飲菊花酒,但還沒有頭上插菊花的事兒。劉協卻是知道那一句“菊花須插滿頭歸”的,因此蠢蠢欲動,在曹昂發呆的時候,伸臂撥弄著亭外的野花,選了幾朵將凋未落的,就手就插在了曹昂發間。

此時男子也有簪花的,如楊修這等愛修飾的,劉協就見過幾次。

曹昂微微一愣,從沉思中回過神來。

劉協笑道:“今日重陽登高,朕也沒有什麽旁的心願,就為你求個壽數吧。”

自西漢以來,重陽時節的確有求壽之意。

曹昂望著皇帝的笑容,下意識伸手去扶發間的花,不覺也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