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第2/2頁)

周瑜明白皇帝的期許,也不禁為皇帝踏上的這條荊棘之路感到擔憂。即便是他,也難以想象皇帝離開吳地後,會遇到的風暴。

“陛下此去,萬望保重。”周瑜沉聲道。

劉協看他一樣,似乎覺得有趣,道:“今日都督來送朕,難道沒有佳曲相贈嗎?”

周瑜微微一愣,道:“臣來得匆忙,不曾攜帶樂器……”他動亂的半夜得到消息,至次日天明理清事實,只怕趕不及,立時便快馬追來見皇帝。

劉協低嘆一聲,有些惋惜,道:“是朕沒有耳福。”

周瑜道:“若陛下不棄,臣便作詩一首,以送陛下。”

“公瑾請。”

年輕俊美的皇帝與雄姿英發的都督,兩人一前一後,緩步走在秋雲高遠的傍晚時分。

周瑜啟唇曰:“同行直道邊,君王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能辭。行人難久留,各言長相思。”他說到這裏,想到即將與皇帝分別,而皇帝前路兇險,不禁語意低沉,口中的詩句也就斷開了。

劉協垂眸一笑,道:“安知非日月,弦望自有時。吾輩行明德,皓首以為期。”他接上的這兩句,一來說再見有時,撫慰離別的感傷;二來點出了要窮畢生精力,行大道明德的理想;登時就將原本依依不舍的氛圍,轉為振奮向上。

周瑜望著皇帝,竟覺眼前這年輕的皇帝,猶如指引他前路的長者。

暮色四合,曹昂遠遠走過來。

劉協一望,便知道該緊著趕路,在天黑前至於驛館了,於是與周瑜緊緊一握手,道:“吳地就托付給公瑾你了。”

“陛下放心。”周瑜鏗鏘有力道。

周瑜立在原地目送,而曹昂陪著皇帝上了乘輿。

“玉奴沒能與陛下道別,大約是要氣悶許久。”曹昂輕聲道。

馮玉領兵前往會稽郡,趕不及回來送別了。

劉協道:“此時也顧不及了。”

曹昂望著皇帝神色,道:“陛下急著回長安,可是為了在長安也行分田改制?”

劉協搖頭,出神一瞬,因對著曹昂沒有外人,徑直道:“朕回長安,是為了遷都。”

“遷都?”曹昂倒是沒有很詫異,道:“陛下要車駕東歸,還都洛陽嗎?”

“不。”劉協沒有忘記氣候周期變化下,國家最宜居的地帶已經南移,而戰亂導致的人口遷徙,也使得南方人口大大增加,他可以以帝王權謀駕馭世人,卻無法與自然搏鬥,只能順應自然之勢。對於此時的漢朝來說,長安偏於西北,而且也已經不適合做經濟文化中心了。

“那是……”曹昂這才愣住。

“往更南邊的地方來。”劉協頓了頓,像是隨口說出來一個念頭,“建都於江東吳地如何?”

不等曹昂回答,劉協又自己否決了這個想法,道:“朕昨夜不曾安睡,這會兒困了。”他昨夜一直聽著吳地清洗豪強大族勢力反撲的戰鬥過程,已是熬了兩日一夜。

曹昂道:“那臣下去,陛下歇一歇。”

劉協道:“不必。”他躺下來,“案上有一卷《淮南子》,你念給朕聽吧……”

曹昂應了,伸手打開,見是《人間訓》,便從起首處念道:“清凈恬愉,人之性也;儀表規矩,事之制也。知人之性,其自養不勃……發一端,散無竟,周八極,總一管,謂之心。見本而知末,觀指而睹歸,執一而應萬,握要而治詳,謂之術。居知所為,行智所之,事智所秉,動智所由,謂之道……”

劉協在他低緩的讀書聲中,意識漸漸朦朧,恍惚間似入夢似非夢,忽然身子好似淩空摔落,失重感中又回到現實中來,只聽子脩的念書聲仍不疾不徐,“……百事之變化,國家之治亂,待而後成。是故不溺於難者成,是故不可不慎也……”他熟讀淮南子,知道自己朦朧一瞬,子脩才只讀過兩段而已。

劉協交握雙手在腹前,仰望著車頂繁復的紋樣,想著天下諸事,忽然輕聲道:“子脩,朕總覺得長安埋了個驚雷給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