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八章 異界(280)(第5/6頁)

龐小南一本正經的解釋道。

“好像是這麽個道理,想不到你還挺有想法。”張窈食指抵著下巴,若有所思的咀嚼著龐小南的話語。

“這不是我的想法,這是古人的想法,我只是活學活用罷了。”

龐小南告訴張窈,最近他在學古時候的一些文獻,感悟了很多道理。

“比如這句話,按照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情來解釋,我建這座霍拉馬城,就是從一點一滴的小事開始做起的。”

龐小南跟張窈回憶起自己如何把一座城市從想法變成了現實。

一開始,龐小南只是覺得這個山區有必要建設一座城市,因為他考察了很多可能性,比如這裏豐富的原始森林資源有待開發,比如這裏的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這是一座城市存在的必要條件,不然純靠移民,是很難成事的。

既然有了必要條件,那麽就要考慮如何建城。

所以龐小南從自身的條件出發,從自己能夠把握的資源出發,首先找到了和海集團。

和海集團是城市開發商,有著多年的房地產開發經驗,也創造了很多城市單體,那麽對於建造一座城來說,和海集團有著得天獨厚的各種優勢。

剛剛那麽好,龐小南又和和海集團有著千絲萬縷的利益關聯,於是,龐小南就跑去說服和海集團。

一開始,和海集團並沒有看上霍拉馬城的區域優勢,是龐小南把各種數據和各種利好的消息擺給和海集團看,雖然龐小南和王議員的私交很好,但是那不足以打動和海集團的董事會,只有充分的研究報告,才能通過和海集團的股東決議。

最後,是龐小南的前期工作起了作用,和海集團最終多方考量,同意進駐霍拉馬山區開荒,這才有了和海集團的霍拉馬造城運動。

而僅僅是有一座城市佇立在霍拉馬山區是不能帶動霍拉馬山區發展的,霍拉馬城還需要其它各方面的勢力推動。

這就是所謂造勢,光造城不造勢,城市發展有限。

光造勢,不造城,那就是個空想。

在造城的同時,龐小南很好的利用了自媒體的力量,因為剛剛那麽好,美界公司也是他的勢力範圍。

因為有了美界公司的創辦經驗,龐小南知道自媒體的力量有多大,所以他把霍拉馬城的各項活動做成了爆款新聞,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比如霍拉馬城發現了南紅礦,比如霍拉馬城吸引到了國際音樂大師久和達。

所有的新聞都帶動了霍拉馬城的吸引力如火箭般上漲,也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移民。

城市只要有了源源不斷的人口流入,它的經濟和各項事業就一定會不斷的向前發展,龐小南的造城運動就成功了一半。

城市有了活力以後,龐小南還要考慮如何留住民心,就是讓新來的人口安居樂業,這就要調整產業結構,規劃政府職能,讓城市的各項事業有序健康的發展。

到了後期,這些都是水到渠成的微調工作,只要歷史的車輪在運轉,那麽霍拉馬的城市建設就會越來越好。

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從始至終,龐小南沒有做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只是站在幕後做一些組織工作。

要說霍拉馬造城的功勞誰最大,可能大部分人都會認為是和海集團,因為和海集團是開發商,所有的具體工作都是和海集團在負責。

就算是龐小南最開始提了個想法,可以算作是創始人,但是,誰會承認這個想法的重要性呢?

這種想法,每天都會有無數人提出同樣的想法,真的要實現,必須有人去實施執行,龐小南只是把想法交給了開發商,你能說他做了一件很大的事情嗎?

如果和海集團不接下這個想法,龐小南的這個想法就永遠只是想法,而龐小南並不認識其他開發商,這個霍拉馬城就永遠不可能實現。

所以,霍拉馬城的造城運動,誰都知道和海集團,可是大部分人卻不知道龐小南,因為龐小南終不為大。

一開始,龐小南並沒有抱著把霍拉馬城一定搞成多麽成功的想法,能成為大城市固然好,但是不強求,他享受的是過程,結果他還真是沒有多想。

他提了很多意見,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建人才公寓,比如去招攬賢德,比如引進大企業,有的是他求助於朋友,有的是他親力親為,他從來沒有想過這件事跟他無關,是他的想法,他必須要為其努力。

不管霍拉馬城以後的歸屬是怎麽樣的,既然他提出了這個設想,那麽他就盡量為了霍拉馬城的未來而努力。

龐小南做的每一件具體工作,看起來都是微不足道的,他沒有去炸隧道,他也沒有去起草霍拉馬城的法律法規,他也沒有指揮建築大軍平地起高樓,他在霍拉馬城還沒有民會會長耀眼,但是,正是因為他做的工作,讓霍拉馬城有了美好的基礎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