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搬出賈家(第3/4頁)

賈母上下打量,只見這孩子長身玉立,長相儀表無一不佳,更比尋常王孫公子多幾分剛強氣勢,便暗暗點頭,心道這杜家小門小戶,誰成想倒養出一雙出色的兒女來。

杜仲中規中矩的給賈母請安問好,假裝聽不到賈母身後那幾扇大屏風後的許多道呼吸聲和小小聲兒的話音。

薛姨媽方才說自己這把年紀了,況且又是親戚家的後輩,也無所謂避嫌不避嫌了,因此也留在廳上。只是女孩子們避在後面,尤氏、鳳姐這樣兒的年輕媳婦因不是本家的爺們兒,這頭一次進來拜見,也需得有個避忌,免得叫人講究體統。

薛姨媽細細打量堂下站著的這孩子,心裏只覺得不是滋味,她亦有個年歲差不多大的兒子薛蟠,可怎麽跟人家比呢,那孽障只會吃酒賭錢好色愛美,正經的沒一項能拿得出手,還不若人家這無父無母自己立戶的小哥兒呢。

於是連她也與杜仲說了兩句話。問他差事如何,家裏如何等等。

杜仲進退有據,說話也章程條理,叫薛姨媽越發喜歡了,因道:“我家也有個和你差不多年紀的哥兒,他最愛結交朋友,你哪日閑了來家下坐坐,你們小郎君們興許能投緣呢。”

杜仲兄妹倆哪兒能不知道她說的是誰,算起來,那可是姑表兄弟。但投緣卻不大可能了,杜仲查賈瑞的時候,很是見識一番賈家族學裏和薛蟠‘投緣’的‘朋友’都是什麽樣兒的了,那契兄契弟的足有七八個,真是叫杜仲開了眼界。

到底是外男,杜仲說了一會子話就退出去了,臨轉身的時候不經意瞥到屏風旁露出的半幅湘水裙,正和他妹妹身上的一樣兒,杜仲就知道必是安安結金蘭的另兩個妹妹了,屏風影影綽綽顯出來人影兒,身量不矮,不是林家的小妹妹,應是這府裏的二姑娘罷。

杜仲腦中一過,就想起這女孩兒的閨名來,叫“迎春”。杜仲腳下不停,想起藏起來的一方繡帕上繡著的幾枝迎春花來。

才掠過這念頭,杜仲趕緊自己止住了:賈家人無口德,將自家小姐的名字都傳了出去,可這些女孩子無辜,況且又是安安的金蘭姊妹,萬不可唐突。

因杜雲安從未將迎春、黛玉等諸位姑娘的閨名在家說過半個字,只憑這一點兒,杜仲連在心中想想都不肯。

迎春看到杜仲,恍然想起當日林妹妹進來時見過這人,她也不知怎記得這樣清楚,心下犯羞,自己對自己推說是初初見面的時候錯覺眼熟的緣故才記住了。出了一會子神,才與姊妹們一起到前面來。

————

“太太,那位杜大爺送來一籃子甜瓜,一簍子鮮菜,都是還沒市賣的。安大姑娘方才又打發人送過來一塊蕉布……”

薛姨媽就命家人拿到她跟前來看,果然是塊大紅蕉布的尺頭,薛家從前領過內府置辦綢緞布料的皇差,比旁人更知道些兒這種蕉麻績的布料涼爽無比,是上用的稀罕貨。因蕉麻不好紡織,況且蕉麻也很少,因此比其他上用官用的貢布還要難得些。反正薛家已經幾年買不著這等好顏色的蕉布了,高價買來的都是些石青、鴉青的沉悶顏色,不合寶釵的年紀。

正盤算用這塊尺頭給寶兒做件夏衣,就聽到寶釵進來,笑道:“媽看什麽呢?”

薛姨媽笑道:“安姐兒送來塊正紅的蕉布,我正想給你作件什麽樣的衣裳呢。”

“我的衣裳多少都沒上身呢,又做什麽呢,媽收起來罷,日後有用的時候再用。”寶釵笑道,摸了摸那塊蕉布也就罷了。

薛姨媽卻說:“正經得給你作呢,你怕熱,夏日裏常沒精神兒,這布能生涼,最合適你了。”

隨即又問:“你怎麽這時候回家了?從哪裏來的?”

寶釵笑道:“從致遠齋過來的。安姐姐也給我們送了禮,是一樣的涼扇,說他哥哥得了一匣子,扇面是十二花神的,叫我們各自選自己喜歡的。”

“這個安丫頭倒是個大方人兒。”薛姨媽笑道:“給別處送了什麽?”

“老太太、太太應和您這裏一樣,都是蕉布,只老太太有兩色,其余的人皆是葛布。”寶釵一向有心,因一一說道:“宮中賞賜的也不多,都是裁的尺頭兒。”

薛姨媽笑道:“這也難得了,夠作件衣裳了,這是沾聖福的事,還要怎麽呢。”

薛寶釵看她母親很喜歡杜家兄妹的樣子,想起自己這一月思量的一件事來,也正是因為此事,她才天都黑了還回家來。

“媽,我有件想頭與您商量。”寶釵說。

薛姨媽看看女兒神色,便對丫頭仆婦道:“你們下去罷。”

寶釵道:“不用關門關窗的,怪熱的。我們家常說說話,鶯兒坐台磯上聽用罷。”

這說的是讓鶯兒坐在門外石階上守門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