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育才(第2/4頁)

這些不同於漢字的數字符號讓這些孩子更覺得新奇。

數學課之後的品德課就比較枯燥了,品德課的基礎是認知。

認知身份和不同身份之間的關系。

“皇上、父親、母親。”

孩子們最先認知的便是這三個身份詞後的意義,而後便是延伸的那首大家耳熟能詳又被朱允炆魔改的兒歌。

“父親的父親叫祖父、父親的母親叫祖母;父親的兄長叫伯父、父親的弟弟叫叔父。

母親的父親叫外公,母親的母親叫外婆;母親的兄弟叫舅父、母親的姐妹叫姨母。”

“師父,您說皇上等同於我們的父親,那麽是不是說皇上就是我們父親的兄弟呢?”

有一個學生提問,當堂的教師就笑著搖頭。

“皇上是父親的形容是一種廣泛的身份,他不僅是你們的父親,也是你們父親的父親,也可以是你們祖父的父親,因為君父是天下所有人的父親。”

“哇。”

這些孩子都頗為吃驚的驚嘆一聲,然後就是撓頭。

“那站在皇上父親的面前,是不是我跟我爹就屬於兄弟了。”

課堂內,頓時一片哄堂大笑起來。

“貧嘴。”

講師拿著戒尺走過去冷哼一聲:“伸手。”

“哦。”

淘氣的小子伸出手,頓時疼的委屈巴巴。

他覺著自己沒猜錯啊,既然皇上是所有人的父親,那站在皇帝的角度上來看,不就都是平輩的孩子一視同仁了嗎?

打鬧嬉戲之余,這些孩子一天的功課過的便特別的快,也極其舒適。

一節課只有半個時辰,而後便是一刻鐘的休息。等第三堂課結束後,便是半個時辰的吃飯和午休時間。

午休結束後,這些孩子會有半個時辰的體訓課。

等到體訓課結束又是一刻鐘的休息,隨後便要繼續上課了。

半個時辰的功課一刻鐘休息,最後再上最後一堂課就可以放學了。

一天下來,整好便是四個時辰。

五堂學習課、一堂體訓課。

孩子們的讀書生活舒適且充實。

而當一天的功課結束後,那麽三堂課的講師還會留下回家的功課作業。

自是簡單的寫下多少個字亦或將九九乘法表抄寫一遍。

一如南京之學堂,在江西和浙江這些試點省份,大明的官辦學堂也在火熱的開辦之中,唯一的區別,可能就是招生的‘標準’無法做到南京城那般的嚴格。

杭州府錢塘縣。

這裏有著錢塘江、有富春山居圖,是杭州府的倚郭,當年,也是南宋的首都臨安府腳下。

人傑地靈、文氣鼎盛。

開春的錢塘褪了春潮,空氣中還殘留著大量淡淡的濕氣,杭州多雨,經常一下就是半個月的時間,街頭街尾的道路上都濕漉漉的,來往的儒衫學子都在手裏拿著一把油紙傘,小心防備著可能會突如其來的風雨。

“噠噠噠。”

清脆的馬蹄聲響起,幾名士子便揚起頭,恰看到一騎疾馳,只是令人驚詫的,這黑色的高頭馬上,馭馬的卻只是一個小小的紅衣稚童。

“呵,好家夥。”

這幾個學子反不覺驚詫,顯然是認識這馬背上的孩子,紛紛出言贊嘆:“紅孩兒,騎黑馬遊街。”

這稚童拉住馬韁,直視這些學子,還像模像樣的拱手見禮,而後傲然到:“赤帝子,斬白蛇當道。”

“好!”

幾個學子都鼓掌叫好,為這孩子的氣魄喝彩,隨後問道:“此去何處?”

“杭州學堂。”

“六歲稚童,何敢騎馬馳道杭州?”

“沖齡甘羅,也敢高居秦國廟堂。”

幾名學子見難不住這小小稚童,都紛紛讓開路,恭敬目送此子離開,望著背影贊嘆:“此子真人中龍鳳,假日必為首輔,於家有福啊。”

“不得了,不得了。”

錢塘縣往杭州最近,也有幾十裏的路程,就這麽一個小小的六歲稚童,便是騎馬一頭撞進了杭州府內,直把杭州童學堂的堂師唬的怔神,捏著名冊看著眼前這個一本正經拴馬的孩子。

“於謙?”

“學生見過恩師。”

小小孩童,有禮有節,到讓這翰林學子有些手足無措起來。

天縱英才,謂麒麟童。

“快快進來吧,還有一刻鐘便要開堂授課了。”

跟其他的孩子不同,這叫於謙的孩子走進新穎的學堂中並未東張西望,十分穩重的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直腰挺身,靜靜的翻看自己面前的那本《國學:一年》的書籍。

他識字,早在三歲時便可通讀唐宋詩詞了,這本書裏的內容與他而言十分的淺顯。

但於謙還是來了,這是一個孩子主動向家裏要求的,於謙的祖父是當年工部主事,浙江清吏司的郎官,於家這點面子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