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7章 高明的營銷

上稱的結果讓電視機前面的一眾civic車主們都是一陣愣神:本田civic的那個“鐵片”後防撞鋼梁,重量8.75公斤;克萊斯勒“family”的後防撞鋼梁,重量17.8公斤,是本田civic後防撞鋼梁的一倍好多。

再沒有什麽實打實的重量數據更有說服力的了,你說廠家用心?用心在了什麽地方?對於消費者們來說,判斷一個廠家在某個產品上是否用了心思,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是否用料十足,克萊斯勒是否用料十足不敢說,但至少是比本田civic用料十足的多了。

什麽?

你說人家的設計就是吸能設計?

好吧,那你給我解釋一下為什麽那些比這個級別的車高一個乃至更多個級別的車子,為什麽不“吸能”?再退一步,你吸能是好事,當撞擊發生後,所有的動能都被你吸收了,我這邊還更安全一點。

雖然這種想法自私了一點,但當事故發生後,死亡已經不可避免的時候,誰希望死的那個人是自己?如果有人說當事故發生、死亡不可避免的情況下,我希望兩輛車當中死的那個是我……來來來,你站出來,讓大家都給你鼓鼓掌。

但做測試的那個哥們還沒說完呢……

“大家首先看這裏,也就是防撞鋼梁的主體結構,不是civic這樣的單片的鐵片結構,而是一個截面呈長方形的盒子結構,並且在盒子內部有一個W形的加強筋,這樣做的最大的好處是什麽呢?就是在本身強度就很足的情況下,再次加強了整個防撞鋼梁的強度;

另外我們剛剛測量了civic的後防撞鋼梁的厚度,那麽不測量‘family’的厚度顯然對civic不夠公平,雖然只憑著我的目測就知道‘family’的後防撞鋼梁的厚度比civic厚很多……3mm,這個厚度確實超出我的想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鋼梁兩端與車身連接的這個部位上面的褶皺了沒有?”

這哥們不說,電視機前面的civic車主們還真沒有意識到,可現在聽到了這哥們的話,再去看克萊斯勒“family”上拆下來的這個後防撞鋼梁,還真是,鋼梁兩端與車身縱梁連接的這個部件,上面還真的有仿佛波浪一樣的“W”狀的結構,但civic的後防撞鋼梁上面明顯沒有,只是怎麽回事?

“按照克萊斯勒汽車的說法,這個部位叫做吸能盒,是為了在撞擊事故發生時緩解事故對車身縱梁的損傷而特意設計的,基本原理就是在撞擊發生後,這個部位首先吸能,將撞擊的動能變為讓這個部位發生形變的能量,而將這個部位設計為這個形狀的目的,也是為了讓它更好的吸能……我不知道這個設計到底可不科學,但想一想,我覺得還是很有道理的。”

何止是這哥們覺得很有道理,連電視機前面正在看這個錄像的諸位civic車主們也覺得這個設計非常有道理,心裏頭對自己的civic的怨念就更深了:為什麽我的車在後防撞鋼梁這麽脆弱的情況下,還沒有吸能盒?

電視裏,這哥們還在這裏嘚吧嘚吧的說:“看做工和用料就知道,克萊斯勒‘family’上面的這根後防撞鋼梁的整體造價一定會比civic的後防撞鋼梁的整體造價高,而且是高很多,我不懂工業成本這些東西,但只憑重量和加工難度的區別,我認為即便是保守的估計,克萊斯勒‘family’的後防撞鋼梁的采購成本至少也是civic的1.5倍以上,說不定能達到2倍。”

這話,電視機前面的老美們倒是贊同,他們也不懂工業成本、制造成本啊什麽的,但他們知道一個樸素的道理:哪怕做工用料都一樣,克萊斯勒“family”的後防撞鋼梁的重量也比civic重一倍還多,就說明至少原材料成本也高了一倍,別說克萊斯勒“family”的後防撞鋼梁的主體結構還是內部有加強筋的盒子狀的結構,而且吸能盒的設計,明顯成本也要高一些……

綜合下來看,雖然克萊斯勒“family”貴了點,可一分錢一分貨,還是美國本土的汽車制造企業更加良心,該死的小鬼子的良心比咱們美國企業的良心壞多了。

電視機裏的這個哥們繼續嘚吧:“另外多說一句,雖然我手裏沒有任何的證據,但單憑目測和感覺,我認為civic的後防撞鋼梁的主體結構是鐵制,而‘family’的主體結構則是鋼制的,鋼制和鐵制哪一個更好,我想這個問題不用我回答,大家心裏肯定比我更清楚……”

廢話!

傻子也知道,鋼的當然比鐵的更好!

……

看完視頻,車庫裏的所有車友會的車友們的表情都有點沉重,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這一番對比下來,他們才真正意識到,自家的civic與克萊斯勒family的差距竟然有這麽大!

在這之前,作為兩個最直接的競爭敵手,無數civic的車主們都是用“雖然克萊斯勒family確實要比我的civic好點,但你一輛family能買我兩輛civic了,還外帶一年的油錢”這樣的話來安慰自己,但看完這個對比,他們才真真的意識到,自己的civic與克萊斯勒family的車距竟然這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