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又是好大一筆收入

20億美元?

還是至少?

陳耕的眉頭忍不住皺了一下,別說是1993年的今年,就算是20年後乃至30年後,這仍然是一筆龐大的數字,眼看著MD-12卻是有起來的跡象,陳耕卻是有一點心動了:如果MD-12能夠威脅到波音747的市場地位,從“樞紐-樞紐”這一洲際大型寬體客機市場咬下一塊肉來,這筆生意就做得。

想了很久,陳耕終於開口問道:“按照你們的計算,MD-12要生產多少架才能夠實現盈虧平衡?”

之前小麥克唐納曾經說過一次,但具體的數字陳耕記不清了。

聽到陳耕的這個問題,小麥克唐納感覺自己的心都要跳出來了,他強忍著激動對陳耕說道:“180架。”

“180架?”陳耕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之所以皺眉,是因為陳耕記得另外一款與波音747競爭的機型:空客A380的盈虧平衡點是440架,同為真雙層洲際客機的空客A380需要賣出去440架才能夠實現盈虧平衡,而麥道的MD-12之需要賣掉180架就能夠盈虧平衡了嗎?雖然兩者的研發時間不一樣,空客A380研發時通貨膨脹的比較厲害,但這也差的太多了吧?

不過仔細一想,空客A380的盈虧平衡點之所以這麽高,是因為這款史無前例的巨大飛機的研發投入很高,空客A380的研發成本是多少呢?

高達250億美元!

簡直嚇死個人。

這麽大的研發投入,去掉單機2億多美元的制造成本,可不得生產制造400多架之後才能夠把研發成本收回來麽。

當然,嚴格來說,與麥道MD-12和波音747相比,空客A380其實是比他們高了一個級別的機型,這一點從這三款飛機的最大起飛重量上就能看的出來:空客A380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了575噸,創造了民用飛機最大起飛重量之最,而正在設計當中的麥道MD-12的最大起飛重量則只有430噸,而最新的第二代波音747、也就是波音747-400的最大起飛重量只有396.89噸,MD-12和波音747才是一個級別的。

所以嚴格來說,空客A380的研發成本更高也是可以理解的,而既然是低了一個級別,又有了此前幾十年在DC-10、MD-11以及C-17軍用運輸機上的技術積累,研發成本自然也就會成倍的降低。

倒是小麥克唐納,看著陳耕緊皺的眉頭,以為陳耕對自己的回答不滿意,連忙解釋道:“20億美元已經是最低了,哪怕是讓有制造這種大型客機經驗的波音來研發這麽一款飛機,研發成本也不可能低於這個數字……”

“我說的不是這個,”陳耕擺擺手:“我擔心的是,這個盈虧平衡點……哪怕能夠預售出去50架也是好的。”

“50架?”小麥克唐納嘆了口氣,苦笑起來:“哪怕是能夠簽50架的意向訂單呢,我也不擔心它了。”

陳耕眨眨眼,仔細想了一下,總算是明白了小麥克唐納的意思:如果麥道能夠獲得50架MD-12的訂單,哪怕只是意向訂單,這個項目就算是起來了,只要好好地運作,達到180架的盈虧平衡點也就不是什麽困難的事,但問題是,麥道上哪兒找這50架的訂單去?

這樣的承諾,陳耕也不敢許,他嘆了口氣:“這樣啊……”

小麥克唐納的眼裏面有些失望:如果費爾南德斯能夠答應,那就太好了。

陳耕卻是話題一轉,向小麥克唐納問道:“MD-11現在拿到多少訂單了?”

一說起這件事,小麥克唐納的表情更加黯然了:“62架。”

聽到這個數字,陳耕就忍不住嘆了口氣:這個數字實在是太慘了!

要知道,麥道在1986年雄心勃勃的宣布MD-11計劃的時候,他們高調的宣稱MD-11能夠賣掉超過700架,這其中刨除吹牛的成分,所有人、包括小麥克唐納本人都覺得賣掉500架MD-11不成問題,可就現在這個訂單發展趨勢,恐怕最終到停產的時候總產量能不能達到250架都是問題。

陳耕本來是不想管這麽多的,可一想到MD-11這面大旗絕對不能倒下,陳耕還是對小麥克唐納說道:“我覺得,MD-11必須做出調整了。”

“啊?”小麥克唐納一怔:“調整?怎麽調整?”

陳耕道:“我記得MD-11一開始的訂單情況還是不錯的,之所以訂單量迅速下降,是不是有很多之前有意向的航空公司取消了訂單?”

小麥克唐納嘆了口氣,雖然沒有說話,但這就算是默認了。

陳耕也沒打算掐著小麥克唐納的脖子逼他一定要承認,說道:“我注意到,和DC-10一樣,MD-11又出了幾次事故,我相信各大航空公司之所以取消訂單,與MD-11在氣動布局上與DC-10高度相似有很大的關系,所以,MD-11要想賣得好,就必須重新調整DC-10/MD-11最為人詬病的地方:三發布局,從三發改兩發,或者改四發,不過我更加傾向於改兩發,即只保留機翼下的兩台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