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知識改變所有人命運(第2/3頁)

你們倆也真是沒出息,劉禪隨便給點好處就飄飄然成了這副模樣。

說歸說,鬧歸鬧,劉禪見玩的也差不多了,慢悠悠地幹咳一聲,笑道:

“不知孟頭人這次可心服?”

孟獲猶豫了片刻,嘆息道:

“服了服了。”

劉禪見他還是一副不服的樣子,冷哼道:

“頭人可以再退,到時我等再一決勝負便是。”

我特麽還能退去哪啊……

雖然理論上孟獲還能再退去滇池,但跟隨他作戰的這些夷人已經迫不及待要投降劉禪。

要是孟獲堅持,別看現在金環三結、董荼那這些人跟孟獲還稱兄道弟,

到時候為了給劉禪表忠心,他們說不準會直接砍下孟獲的狗頭。

心中雖然非常不服,但孟獲還是只能表示對劉禪的佩服,反正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也只能任由劉禪收拾了。

沒有七擒孟獲,估計孟獲是真的不服,

不過他不服也不要緊。

劉禪直接把庲降都督遷到味縣,又決定取消益州郡,和周圍的幾個郡組成雲南、建寧、興谷三郡,設置更多的官吏減少管理的難度。

為了擴充軍備,劉禪還決定征召大量的南中蠻夷北上從軍,剩下的部曲則授給南中諸姓,一來保護他們的部分利益,二來讓他們和南中的諸姓形成一定的平衡。

這是歷史上諸葛亮的重要方略,也是之前劉禪跟孟琰講好的條件。

孟琰這次為劉禪平定南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為了安撫這些大姓的,孟琰也將成為將軍,即將率領眾人北上,這也是之前談好的條件。

如果沒什麽意外,後面又是大漢傳統朝廷、大姓共治的美好局面。

可顯然劉禪不想只做這些。

南中變亂已久,歷史上諸葛亮雖然平定南中,但仍時不時有變亂發生,

後來的庲降都督張翼甚至被民變打的回去請罪,換上馬忠才有了一定的改觀。

完全相信這些大姓是取死之道,劉禪自然不會重蹈覆轍。

而且,他準備在南中稍稍推廣一下自己從千年後的世界學到的東西。

考試。

“五部都尉協助庲降都督鎮守南中,其中一人由庲降都督直接指派,

其余四人,兩人由漢姓選拔,兩人由夷姓選拔。

三十年後,不分夷漢,一視同仁選官!”

劉禪從戚金金那聽說,後世選拔人才的方式叫做考試,

而考試是由科舉逐漸演變形成。

雖然這種政策不能徹底改變不公平——有錢有資源的人依然能鉆種種空子,依然有比其他人更好的向上條件,

但這種方法終究給底層人向上提供一個渠道。

前提是,一定要有一定的識字率。

劉禪在荊州的時候就考慮到那把這種辦法拿出來選官,

可想到曹丕現在拿九品官人法拉攏世族,自己要是在這時候搞這一套,難免會影響跟世族的關系。

這等於挖自己的根。

畢竟現在天下未定,仍然需要積極拉攏這些世族給自己效力。

何況就算考試,總要有統一的考試題目範圍,

那些經典和經典的解釋權都掌握在豪族的手中,選來選去,能解釋這些經典的也只有那一小撮人。

就算劉禪跳出經典去考《鬥帝傳》,最先接觸這小說的人也是那些世族,

他們依然占據壓倒性的優勢。

也只有等印刷術配合紙質書進一步流行,讓更多的寒門子弟都能讀到經典,到時候考試才有一定的意義。

但在南中的夷姓中試行就容易了許多。

不需要考經典,只要考他們識字,能用漢字做文章即可——

反正這些人都不識字,大家都是從頭再來,

當然夷人頭領的學習條件會比那些奴隸好得多,但他們也絕對做不到把所有的漢字都捏在自己的手中。

所有人都會認為世子這不過是平衡夷漢的手段,能最大限度消除世族的對科舉的戒備。

夷人都督的責任除了維護一方平安,最大的考核的方案就是移風易俗,教導治下百姓識字。

劉禪給他們三十年的緩沖時間,三十年後,所有的考試都不分夷漢,一視同仁。

想要讓自己的族人在日後依然能繼續做官,這三十年內,他們必須要竭力推廣文字,改變自己的風俗。

就算這些夷帥小心眼,只教導自己的家人、同姓,

可隨著他們家族的壯大延續,這知識必然能形成規模,不斷傳遞。

盡管這種政策依然存在大量的問題,

但劉禪已經盡力了。

能把強大的文化輸出到這片荒蕪的土地,並在這裏生根發芽,在這個生產力落後的年代,他已經很難再做到更好。

孟琰和孟獲兩個人大眼瞪小眼地對視了半天,都從對方的眼睛裏看到了驚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