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欣欣向榮的大漢

劉禪軍在軍事對抗上也並沒有強過魏軍太多,

但在其他領域,劉備治下的土地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變強,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強大生機,開始一點一點和代表著這個年代富強文明的中原拉近距離。

最顯著的就是農業開發的成績。

之前吳魏兩國大量的俘虜在荊州落戶安家,荊州大片的荒地已經開始一點點得到開發。

尤其是襄陽,

這座多年後為嶽飛大軍北伐提供了無數軍需的重鎮在這個年代的開發程度還遠遠不夠。

大批大批的曹魏、東吳降兵抵達這裏之後,一點點開始平整土地,清理雜草,在這片還很荒涼的所在播種希望。

雖然身在異鄉,但有土地就代表著有活路。

荊州世族還算恭順,土地兼並並不嚴重,

高產多季稻和紅薯的推廣在去年讓許多民眾嘗到了甜頭,

去年他們的經驗嚴重不足,對新的作物也缺少足夠的信心,

可就算這樣,土地也給了他們豐厚的回報——

戚金金提供的黃華占高產稻在粗放種植的情況下居然有一畝地收獲超過300斤的壯舉。

這個數字在後世跟絕收的區別不大,如果戚金金農學院的老師聽說後絕對會懷疑人生。

畢竟該品種的平均產量都接近700公斤(注意是公斤)了,

可在農業技術非常落後的東漢,300斤絕對是一個壯舉,是足以表彰的種糧大戶水準。

馬良還激動地特意將此人的功業上報給荊州牧關羽,

關羽也特意囑咐一定要讓這些農民好好研究經驗,

自己還不顧阻攔拖著病體來了一趟江陵,親自赦免那個降兵出身的農夫,把那塊種出三百斤糧食的土地賜給這個農夫,鼓勵眾人向他學習,爭取來年也有這樣的產出。

(關於漢代的糧食畝產一直有很大的爭議,諸多史料記載的差距很大,《管子》中甚至還有畝產十石這種數字。在此作者參考1931-1937年小米的產量估計80千克左右,根據《中國農業年鑒》所列,1949到1970年之前,我國的畝產峰值也就134千克,其中1960年的畝產更是只有78千克,東漢的農業水平和糧食品種肯定不如近代,當然有人認為古代比近代厲害我也沒話說)

而劉禪大力推廣在五溪山中種植的紅薯在去年也得到了豐收——畝產一百二十斤!

這產量在後世就別出門說你種的是紅薯了,但在這個年頭上田種小米也不過畝產一百多斤,這貧瘠的山地種紅薯居然能有這產量,這簡直是大豐收中的大豐收。

那些山中的五溪蠻之前還有不少人對劉禪的政策頗有抵觸情緒,認為這些漢人沒安好心,準是想來詐善良樸實的五溪人。

看著沙摩柯和阿會北兩個鐵憨憨居然率領部族中所有人大力開荒,種植這些奇奇怪怪的紅薯,還有不少臨近的部落嗤之以鼻,幸災樂禍地表示來年他們餓得沒有力氣,也只能被漢人抓去為奴。

可去年秋天,沙摩柯帳下的紅薯大豐收,

大名鼎鼎的煙台蜜薯2號被火一烤,金黃的薯心軟糯地幾乎要流動起來,那香甜的味道讓人類根本無法拒絕這種誘惑。

雖然吃多了會連連放屁,可架不住這玩意實在是太好吃了,連沙摩柯自己都扛著爐子去江陵擺攤,居然賺得盆滿缽滿,根本懶得在山裏當什麽山大王了。

那些沒有種紅薯的部落還要在冬日忍饑挨餓,沙摩柯的部落已經靠賣紅薯發家,順帶解決了吃飯問題,孰優孰劣,自然一目了然。

這片土地上的降兵、蠻人、百姓都對新的一年充滿了信心,決心好好聽從上面的安排,將這份土地建設的越來越好。

大多數人能老老實實種地度日就不會想著去打仗。

那些曹魏的降兵雖然思念故土,但他們在故鄉哪有這麽多的土地,更感受不到這片土地帶來的生機。

他們當然願意在這片土地上揮灑汗水,為自己爭取一份不一樣的生活。

若是有人敢來侵略他們辛苦耕種開墾的土地,這些善良老實任由欺負的民眾也會扛起他們的鋤頭,跟侵略者展開殊死搏鬥。

“所以……阿姐認為,我們接下來的要怎麽做呀?”

說完種種事,劉禪托著腦袋好奇地等待著戚金金的答案。

戚金金趕緊把頭搖的如撥浪鼓一般。

“別問我哎,你手下有這麽多的能臣猛將,不管是打仗還是建設,問他們肯定是最有收獲的。”

“我不是問打仗的事情呀。”劉禪認真地道,

“好不容易平定雍涼,幾年之後要跟中原的敵人決戰,

這次的隴右叛亂讓我突然意識到了很多,又一時說不出什麽來。

隴右的世族聯合反叛都有如此浩大的聲勢,想想以後要面對更加強大的關中世族和中原世族,我突然心裏……沒什麽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