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歷史上的呂不韋在封侯拜相之後, 莫名生出了一陣攀比之心,於是花高價招攬了一批文人學士,待遇優厚, 人數眾多, 最後成功編撰出了一本八覽、六論、十二紀, 包含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 共二十多萬字的《呂氏春秋》。

這本書被歸類為雜書,記錄的多是呂不韋那三千多食客前半生的所見所聞, 對後世來說, 具有非常大的研究價值。

但古代交通不便, 讀書人也少,一本書想要聞名各國,甚至擡高自己的名聲, 並非那麽容易。

於是呂不韋便想了一個辦法——

他將《呂氏春秋》的全文內容記錄在布帛桑, 並將之張貼在鹹陽城的城門上,同時還在寫滿了《呂氏春秋》內容的布帛上掛了一千金的賞金,同時放出話去, 無論是誰, 只要可以將《呂氏春秋》這本書的內容增刪一個字,就可以得到一千金的賞金。

為了給自己造勢, 呂不韋甚至將各諸侯國的遊士賓客都邀請到秦國,一來做個見證, 二來也有讓他們出手的想法。

最後的結果卻是,沒有任何人能對《呂氏春秋》這本書的內容增刪一個字,那明晃晃掛在城門上的一千金賞金, 同樣無人得到。

——這也是“一字千金”這個成語的由來。

而呂不韋向嬴子楚提議的, 便是一手炮制“一字千金”的實施辦法。

這個原本應該發生在嬴子楚登上王位之後的事件, 就這麽被呂不韋自己提出,並毫無怨言交給了嬴子楚。

可以想到的是,這樣的想法一定在呂不韋的心裏藏了很久——

若是嬴子楚登上王位毫無意外,他定然不會將這麽好的揚名機會送給嬴子楚,可問題是他現在正遭遇著前所未有的大危機,若是沒辦法從中脫穎而出,只怕兩人一開始結盟時候的想法,便要就此落空。

名聲與權勢,孰輕孰重?

呂不韋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權勢,因為他很清楚,以自己的商人身份,想要在秦國有一番大作為幾乎不可能。

只有嬴子楚登上王位,他才有機會真正地改換門庭。

所以呂不韋直接將自己藏在心裏許久的計劃和盤托出,並將一本可能會流傳千古的典籍,和一個可以名揚戰國的機會送給了如今處境堪憂的嬴子楚。

若是嬴子楚真的抓住,他在秦國上下定然不會再如之前一般默默無聞,秦王嬴稷自然也會注意到嬴子楚這個本是不差的孫兒。

整個計劃其實非常簡單,可以說毫無技術難度。

這本連個影子都還沒有的書籍,到底需要填充一些什麽內容,呂不韋心裏早就有了想法,並完全沒有隱瞞嬴子楚。

而將書籍與金子掛在城門上的行為,以嬴子楚王孫的身份,也並無太大難度。

唯一的問題是,如何在這麽短的時間內,招攬到足夠多的文人食客幫他們編撰書籍,以及這些文人墨客的待遇與每月的消耗必然是一大筆銀子,這筆錢又該從什麽地方得到。

嬴子楚如今只是一個地位不算太高的王孫而已,身上沒有多少錢,更沒有多少來錢的渠道。

所以……

呂不韋毫不猶豫地承擔了編書的花費,同時開始給各國知名的文人雅士發出邀請——

畢竟那些文人從自己居住的地方來到鹹陽,路上的時間至少也要幾個月,若是像呂不韋原本幾乎那般,等到書籍編撰結束之後,才向這些在各國頗負盛名的文人雅士發出邀請,怕是要耽誤不少時間。

呂不韋忙著此事,嬴子楚卻已經開始為這本“奇書”忙碌起來,無論是招攬人手,還是收集資料,為了不泄密都需要他親力親為。

兩人忙得腳不沾地,但呂不韋與嬴子楚卻毫無怨言——

因為兩人都知道,等到秦王嬴稷育安國君嬴柱的身體養好,他們就算是搞出再大的動靜,都已經毫無用處了。

他們必須加緊時間。

兩人的動靜瞞得過嬴柱與華陽夫人,難道還能瞞得住秦王嬴稷?那麽多人在呂不韋的府上進進出出,秦王嬴稷手下人除非是瞎了眼,否則怎麽也察覺到了兩人準備搞事兒。

但嬴子楚與呂不韋都沒有隱瞞秦王嬴稷的意思,或者說,他們非常歡迎秦王嬴稷的關注。

兩人謹慎行事,本來也只是為了防備安國君與華陽夫人而已。

他們卻不知道,嬴柱與華陽夫人所代表的楚國勢力,在得知秦王嬴稷有了廢太子想法之後,同樣生出了想要最後搏一把的想法。

不過與嬴子楚這個剛從趙國回國沒幾年,幾乎算得上是毫無根基的王孫,只能另辟蹊徑想辦法給自己刷名聲相比,安國君嬴柱在太子之位上做了十幾年,身邊可是積累了不少擁躉。

而華陽夫人靠著同為楚國人的宣太後,在這鹹陽宮內同樣有著不可小覷的能量。

兩方勢力目標一致,又是恩愛夫妻,自然順理成章地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