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女子懷孕本就艱難,懷上難,懷孕期間難,生產更難,產後恢復更是難上加難。

李翾身體素質還算不錯,又有趙馨給出的書籍指導,在懷孕過程中倒是沒有受到太多折騰。

也正是因此,她有了更多時間去忙其他事。

比如,培訓婦產科醫生。

這時候雖然有“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的說法,但尚且不算深入人心,更不曾成為所有人固執的底線。

開膛破肚之類的手段,若是確信可以治病,也不會有人反對。

這裏必須提一嘴,最早的外科手術其實來自史前,而有史記載的第一例外科手術,則來自中國古代的名醫華佗。

他甚至還提出過開顱手術。

所以在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之前,外科手術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麽讓人避之不及,更惘論視如洪水猛獸。

李翾將趙馨給出的那些書籍拿出來後,難免受到一些質疑。

但很快,那些大夫在知道這些書籍是太後提供之後,便毫不猶豫地接受了書籍上的知識,並將其視作聖人名言開始研究。

研究結果也喜人,至少一些簡單的外科手術,那些大夫都已經通過無數的動物練習有了熟練度,並成功說服了一些病危的百姓接受手術。

手術成功之後,大家對外科手術的抵觸也更小了。

而與外科手術配套的各中手術工具,也在大夫的定向要求下,被方士與墨家合作研究了出來。

甚至於另一中必不可少的藥品,抗生素也已經投入了研究之中。

經過幾個月的研究發展,青黴素已經被成功提取出來了。

等確定了青黴素的效果與書中記載一致,並在軍中拯救了無數性命後,無疑給了這群醫者仁心的大夫們極大的鼓勵。

之後,他們便在抗生素的研發中投入了更大的熱情。

當然,他們也清楚太後與皇後將這些書拿出來的真正原因,一個個在研究抗生素的時候,都優先考慮的是剖腹產過程中需要的藥物,其中甚至包括了止疼藥等藥物。

而剖腹產需要的手術技術,他們也特意抽出了三位手最巧的大夫專門練習。

練習出來後,李翾尚未到預產期。

他們在征求了太後與皇後的意見後,幹脆帶著自己的技術在鹹陽城內坐館,聲名專門救治難產的產婦。

一開始當然沒人來。

接生這中事,大家還是默認女子更合適。

這時候也已經出現了專門從事這一產業的穩婆,自然不會有人將自家懷孕的妻子或女兒送到醫館。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一位在生產前就被大夫確定為胎位不正,生產的時候極可能難產的產婦身上。

這位產婦的家人倒是傳統,即便知道她可能難產,也沒有將其送到醫館的打算,而只是想法子在周圍尋找所謂的更有經驗的穩婆身上。

就這,也已經是難得的有良心了。

但這位產婦自己是個有主見的,在知道自己可能難產,且鹹陽城內正巧有那麽一個專門為接診難產產婦的醫館後,立刻瞞著夫家人聯系上兩家父兄,然後被擡到了醫館。

她就這麽成了醫館的第一位病人。

醫館的大夫們都是認真負責的人,何況他們背後還站著這個時代醫術最高明的一群大夫。

於是沒多久,這位孕婦的情況就被摸清楚了。

其中一位大夫認真解釋:“你會選擇到醫館來,想必是清楚自己身體情況的。胎位不正這中情況,在生產前這最後半個月到一個月的時候,是可以試著調整的,可一旦調整胎位失敗,最後便只剩下一個結果,破開肚子將你的孩子取出來,再縫合傷口。”

因為是第一例剖腹產手術,所以大夫將手術的詳細過程,以及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與危險都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對方。

手術對這個時候的人來說是大事,自然不能存在欺瞞。

只能病人自己拿主意。

而且……

大夫拿出一份手術意向同意書——

幾乎完全復制於現代的手術意向同意書,上面寫明了手術可能遇上的危險,也注明了手術的成功率並非百分之一百。

孕婦是可能因為手術失敗而死亡的。

然而那位孕婦知道情況後,只問了一句:“若是真的調整胎位失敗,我不做手術,有可能平安生產嗎?”

大夫沉默一瞬,搖搖頭:“極難。”

就算在現代都很難,何況醫療水平底下的現在?

孕婦當即拍板:“那就做!做了手術我還有活下來的可能,若是不做,我只怕就這麽沒了。”

她笑了笑,堅定地看著大夫,“我想活。”

她的父兄就在旁邊看著,有心想勸,聞言卻瞬間紅了眼眶,直接扭開了頭。

事情就這麽定下了。

這位孕婦送來的時間有些太晚了,幾乎是剛到醫館不到半個月就發動了,根本沒來得及將胎位調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