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明邊軍現狀(第2/2頁)

馬順說道:“臣不敢為呂整擔保,不過以臣之見,這十幾人韃子,又有女子,或許是韃子熬不住青黃不接,帶著家小老投降的。”

“但是這樣投降,不過是為邊軍多幾個軍戶而已,直接殺了的,也絕非呂整一個人做的。”

“只是陛下想要查清楚真相的話,臣這就趕往大同,細細查明。”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不必了。”揮揮手讓馬順下去了。

話說到這個地步,朱祁鎮的心思,早就不在呂整殺降這一件事情上了。

他所想的,不過兩個,第一個是明軍的軍紀。呂整殺降一事,朱祁鎮覺得應該是真的?畢竟丁補文書做的滴水不漏,幾乎找不到一個突破口。馬順語氣之中都有含糊。想來自己也不堅定。即便在罪名上有所區別。但是大差不差談不上冤枉。只是武臣們都為呂整抱屈,甚至錦衣衛指揮使馬順,也是這個態度。

是他們覺得呂整的行為,太普遍了。

所以明軍的軍紀恐怕很成問題。

這一件事情,朱祁鎮暗暗記下來。

第二件事情,就是兵部與五軍都督府之間的爭權行為。

這一件事情,他不是第一次聽見,而今卻是親眼看見了。兵部拿下一個都督僉事。也算是一個高級將領了。

而勛貴集團的反應,看似強烈,但是無力。

別的不說,看處理結果就行了。

內閣呈上了的文書,可以都是附有票擬的,也就是處理方案。如果皇帝不推翻的話,就按著這個執行。

而票擬,就是呂整流放廣西。

這一件事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就拿下一位高級將領。而張輔所做所謂不過是鬧一鬧而已。

可見雖然而今武將的待遇,還在文官之上,但卻是一個此消彼長的時候。

不過,而今三楊不過是借助仁宗一脈的信任將勛貴壓在下面而已,想要真正的以文禦武,還要好長一段路要走。

張輔的存在就是一個重要的例證。

在皇帝不能親政,內閣大權實力大增的時候,張輔卻能列身其中,就已經很說明問題了,在大明的最高權力結構之中,是萬萬不可少了勛貴一環的。

朱祁鎮看到這裏,也算看明白一點了。

但是面對這個局面,該怎麽去應對啊?

“什麽樣的真相,才是我想要的真相?”朱祁鎮心中暗道:“或者說,我想給這一件案子一個什麽真相。”

票擬就在手中,如果朱祁鎮想,他隨時可以用紅筆勾除。只是勾除容易,想明白再往上面寫些什麽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祁鎮思來想起,苦苦沉思,也沒有一個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