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民以食為天(上)(第2/2頁)

“這四百萬石糧食,就是京師的生命線。”

“且不說,百姓開河轉運之苦,單單說,將一國興衰寄予一河之上,就有一點太兒戲了。”

太皇太後微微一嘆,不過她也知道,而今她再有怨言,也沒有辦法了。木以成舟,大明朝將太多太多的財力物力都投入在北京之中,乃至於政治格局之上,在北京也穩定下來了。

遷都是一個大動靜。

皇帝尚小,她沒有精力也不可能鬧出這麽大的動靜來。

再說了,她的丈夫,她的兒子都葬在北京城外,她還能去什麽地方?將來也是要入天壽山的。

不過,北京依舊是行在,而不是北京,大抵是她最後的倔強吧。

“那為什麽不能海運,前朝不就是海運,而且鄭和船隊能遠到西洋,不可能不能從松江到天津吧。”朱祁鎮忍不住問道。

太皇太後說道:“兩個原因,一個是倭寇。”

“海上倭亂也是有些年頭了,這些倭亂就好像是蒼蠅一般,大隊船只就避開了,但如果小隊船只,就會劫掠。”

“太祖的時候,從江南運往遼東的糧船都被劫掠過。”

“如果派人護送,清剿,所花費要比漕運要高上不少。”

“其次,海上風浪太大,很容易傷及人員,也太容易漂沒了。”

朱祁鎮心中一轉,說道:“奶奶,你覺得這些漂沒,真的是損失在海上了。”

“自然不是。”太皇太後說道:“我雖然老了,但是眼睛不瞎。豈能看不出來這裏面的貓膩,但是看出來容易,但是怎麽處置啊?”

“風浪不時,真有損失,難道往死裏追究?百姓本來就視大海為畏途,如果再以苛政,誰來承運?而且在海上一船人,太容易串供了,再加上海上小島眾多,上岸之後,說是有風浪,漂沒了。”

“誰能查明?”

“朝廷處罰官員,總要是有證據吧。”

朱祁鎮說道:“莫不,多加一些額度,讓利承運之人。如果有了損失,就讓他們獲利裏面補充便是了。”

太皇太後說道:“如此一來,你何以面對文武百官。國朝的俸祿本就不厚,但是這小吏以承運之機暴富。”

“這本就不好平衡,再者,人心總是貪得無厭的,今日給他一寸,明日給他一尺,他就未必滿足。”

“而漕運一路上都在朝廷掌握之中,哪裏有這麽多的麻煩事。”

朱祁鎮也慢慢明白一點,雖然不知道其中道理對不對,只能在以後去驗證了,官僚先天討厭自己掌控不了的事情。

而海運就是他們掌控不了的。

至於漕運,運河雖然說是一條河,但是並不寬,在運河上出些什麽事情,朝廷很好處置,是跑不了的。

而在海運上出些什麽事情,逃之海外,該怎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