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使人君不近儒臣者,正此輩也(上)(第2/2頁)

不過,而今這一件事情,要先放放。

張忠思考片刻,說道:“派人持父親名刺,請王英王學士過府一敘。”

張輔與文人墨客素來交好。張忠與他們也有交遊。自然知道從什麽地方下手最好。

王英就是張忠的切入點。

王英是誰?

王英就是當今文壇大家。作為翰林學士,雖然看上去沒有什麽權力,但是清貴之極,可以說從太宗皇帝以來,朝廷重要的聖旨制書,都是王英起草的。

據傳乃是王導之後。

從小喪父,由母親養大。當時窮困之極,難以為繼的時候,有人勸他母親將家中藏書賣掉。但是他母親堅持不肯,竭力將他養大。

王英乃永樂二年進士。常伴太宗左右。有名的逸事,就是太宗皇帝北伐,過李陵城,掘一碑,左右都不認識,唯有王英看得懂。

宣宗皇帝在的時候,將王英,與太祖朝的宋濂,劉三吾。太宗朝的解縉,胡廣相比,要他再接再厲,誤讓先人。

可見王英名聲之盛。

張忠選擇王英,固然是因為王英聲明之盛,乃是爭奪講官的人選之一。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王英脾氣與李時勉不同。

李時勉就好像是一塊石頭,又臭又硬,從來不知道什麽是圓滑變通。

但是王英能侍奉太宗皇帝,這麽難伺候的皇帝,也從來沒有重大過失,可見他圓滑之處。

當然了,並非說王英就不如李時勉了,在文章學問之上,王英恐怕在李時勉之上。只是太皇太後覺得李時勉品行冠於當世,可謂之錚臣。

是本朝的魏征。

皇帝身邊要有正人君子,受其熏陶,這比學一些之乎者也重要。

當日,王英赴宴,卻見接待他的不是張輔,卻是張忠,心中卻好奇起來。因為這張少國公,因為身體原因,常常深居簡出。

鮮少見人。

更不要說請人過府一敘了。

兩人寒暄過後,張忠長嘆一聲,說道:“小侄今日請王學士,卻也是有一件事情,如鯁在喉,卻不知道向誰說,王學士乃是三朝元老。見識廣博,必然能教小侄,該如何做。”

王英笑眯眯的,就好像是一個鄰家小老頭一般,看著張忠,似乎在看調皮的孩子,在做什麽有意思的事情。說道:“哦,張少國公說來聽聽。”

張忠說道:“小侄受太皇太後與陛下厚愛,侍衛乾清宮中,沐浴天恩,只是有一句話,小侄不得不說。陛下苦啊。”

王英微笑的眉頭慢慢的變得平直了,眼神也莊重起來,神光內斂,目光之中好像有什麽東西隱藏。說道:“可是宮中有不肖之輩,威脅陛下?”

張忠說道:“有太皇太後在,自然是沒有的。只是國子監祭酒李大人,有些太不近人情了。小侄知道他想啟沃聖心,小侄恐怕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