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武興(第2/2頁)

楊士奇說道:“臣以為選生不如選熟。武興將軍坐鎮江西時期,與王翺配合默契,此去廣西,還是屬意他們兩人為好。”

朱祁鎮說道:“武將軍?”

朱祁鎮對他有印象,他雖然沒有見過武興,卻知道,他本來是五軍都督府之中的將領,就之宣德十年正月,緊急坐鎮江西,一直到了現在。

沒錯,就是宣宗駕崩的時候。

是太皇太後點的將。

朱祁鎮立即覺得這個武興可信。

朱祁鎮對太皇太後的眼光,還是相當信服的。當時江西有人起事,多達三萬人之多,就是武興一舉蕩平的。

忠誠可以依靠。能力也不錯。

如果不是武興沒有應付大場面的經驗,麓川之戰,朱祁鎮就有幾分屬意武興了。畢竟幾十萬人的大戰,並非武興剿匪經驗所能勝任的。

不過,對於廣西的戰事,卻足以應對了。

畢竟廣西那那些土司,說起來越土匪也沒有太大的區別。

朱祁鎮說道:“這一件事情,朕問過英國公再定。”

其實朱祁鎮心中已經同意了,不過,他還是這樣提醒一下楊士奇。

朱祁鎮心中想要建立起清晰的文武分野,在軍事上,朱祁鎮依靠英國公,在民政上,朱祁鎮依靠楊士奇。

張輔很識趣,在民政之上,不多提一個字。

但是楊士奇卻沒有這個自覺了。

或許說楊士奇覺得自己作為國家首輔,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特別是太皇太後對楊士奇倚重,讓楊士奇的權威從宣德十年到而今一直處於增長狀態。

甚至在明代制度之中,最少在明代前期的制度之中,內閣大學士與六部尚書並無高下,而是制衡關系。

但是楊士奇其實已經將這種微妙的關系打破了。

內閣的權威大大增加,明代內閣從皇帝秘書機構,到為真正的行政中樞,楊士奇,楊廷和,張居正,等幾位居功至偉。

楊士奇也不知道聽沒有聽明白朱祁鎮的潛台詞,或許聽明白了。裝著聽不明白而已。隨即說道:“陛下,北京周圍大水雖然退卻了,但是很多地方顆粒無收,雖然開倉賑濟,以工代賑,但是如此發展下去,明年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百姓估計會不好過啊。”

朱祁鎮聽了,心中鄭重地問道:“真是如此?”

楊士奇說道:“臣自然不敢欺瞞陛下。”

朱祁鎮一時間臉色難受,說道:“百姓遭此劫難,是朕之過也。”

朱祁鎮心中的自責,也是真實的。

在朱祁鎮心中的抗洪搶險,是有後世的範本的,但是而今這一場大水,讓朱祁鎮知道了現實是多麽的冰冷的殘酷了。

北京城,天子腳下,首善之地,尚且有近千人死於大水之中,北京城外又是一個什麽樣子?

朱祁鎮簡直不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