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真相與處置

沐昂將所有過錯,都一推六二五,推到了孟瑛的身上。這一點朱祁鎮也能理解的,是為了脫罪嗎。

而且沐昂所言未必不是真的。

他們傳來的消息,卻是孟瑛數次要求沐昂慎重用兵,步步為營,不要太過激進。但是都被沐昂擋下來了。

兩人積怨不淺。

保定侯孟瑛不大支持沐昂也是自然。

只是朱祁鎮想不明白,王驥為什麽牽扯前軍。

王驥雖然是督師,但是他駐節曲靖,距離前線相當遠,負責後方糧草,卻不知道為什麽摻和到這裏面來。

朱祁鎮又細細讀了一遍王驥的奏折,終於找出根結所在。

那就是糧食。

就在北方大災愈演愈烈的時候,軍糧供應出了很大問題。

本來是供應糧草主要是湖廣糧食,但是而今湖廣的糧食全部調往了北方,所以支撐戰事的糧草,大多都是來自四川,已經雲南本地的糧食。

王驥對糧草擔心之色,躍於紙上。

所以,朱祁鎮判斷,王驥或許並不是支持沐昂,他是支持速戰,盡快解決麓川,他擔心後方糧草供應不上。

說實話,仗打成這個樣子。

朱祁鎮對孟瑛也是相當不滿的。

不管孟瑛到底有什麽計劃,兩萬大多大名士卒,卻是真的。喪師如此,不管怎麽說都是大罪。

畢竟孟瑛是大軍統帥,下面的人出了事情,都要孟瑛負責。

只是朱祁鎮也明白,他對孟瑛滿意也好,不滿意也好,而今都不能動。

自從北方旱情滿意,蝗蟲大作,從剛剛開始僅僅從天津向西的一撥外,各地大量蝗蟲已經陸陸續續的出現。

不過,欽天監估計蝗蟲還沒有達到高峰期,真正的高峰期乃是五月。而今奮力多殺死一只蝗蟲,就是為五月之後,減少一窩蝗蟲。

所以,幾乎所有的一切,都為此讓路了。

除卻兩件事情,一件事情乃是麓川戰事,還有就是賑災,以工代賑。很多工程還在繼續,甚至再加快,因為蝗災大作,流民潮的出現已經不可避免了。

朝廷一邊雇傭人撲殺蝗蟲,另外好幾個水利工程也都紛紛開工了。

朝廷已經沒有能力,也不可能千裏迢迢派出一員大將去總領雲南。只能在雲南境內找,雲南中能總領兵馬的,只有三個人,沐昂,孟瑛,王驥。

沐昂是不可能的。不管孟瑛有多大的責任。沐昂損兵折將的事情,不可能輕易過去。所以朱祁鎮無論如何,也不能用這敗軍之將當主帥的。

對於王驥與孟瑛之間,朱祁鎮是有一瞬間的猶豫。但是他很快就下定決心,王驥的能力未必在孟瑛之上。

而且臨陣換將,乃兵家大忌。事到如今,只能讓孟瑛繼續打下去了。

等戰事結束之後,再做計較不遲。

不過,朱祁鎮雖然心中有了定論,但是依然要咨詢一下張輔。

只是在此之前,他要稍等等。

等什麽?等孟瑛的奏疏。

看孟瑛如何說,總不能只聽一面之詞,就下結論吧。

只是朱祁鎮還沒有等到孟瑛的奏疏,卻等來滿朝文武不知道多少彈章。

一天之內,就有幾十封彈奏。

而這些彈劾孟瑛的奏疏,內閣無法處理,只能讓朱祁鎮來處理。

朱祁鎮頓時明白,這一件事情必須立即有一個定論,不能拖,拖得時間越長。朝廷之中鬧出的風潮就越大。甚至影響到了撲蝗,賑災的順利進行。

朱祁鎮立即召見張輔。就在武英殿之中。

“國公,你怎麽看?”朱祁鎮讓王振將十幾本奏疏遞給張輔,其中有各方上報的,張輔一目十行,互相印證,看完之後,說道:“恭喜,陛下麓川之滅,指日可待。”

朱祁鎮說道:“三萬士卒戰死木邦,就得了國公這樣一句話嗎?”

張輔說道:“臣知道,這一件是孟瑛辯無可辯,他恐怕也沒有想到,會損失這麽大,但是此戰之後,思家不得不東進景東。”

“原因很簡單,大明國力強盛,麓川國力孱弱,麓川再也經不起一場兵臨城下了,所以麓川一定要以攻代守。”

“盡量保證麓川的安全。”

朱祁鎮點點頭,他明白。

如果單單比國力,單單一個省拿出來,都比麓川富裕。

長期戰事,以麓川的國力是承受不起的。

“而且思家更明白,如果他們不想辦法東進,麓川以東的土司恐怕都要動搖了。必須以大軍鎮壓,才能保證這些墻頭草都靠向麓川。”

“這些土司提供的人力物力,在朝廷是錦上添花,在麓川是雪中送炭。”

“所以,不管什麽原因,麓川一定要在麓川以東,景東以西駐紮大軍。”

朱祁鎮說道:“如此,也不能稱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