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水利學堂的功課(第2/2頁)

朱祁鎮說道:“卻不知道何處難辦?”

李時勉說道:“首先是廣州已經沒有船了。”

朱祁鎮大吃一驚,說道:“怎麽可能?”

李時勉說道:“臣已經將廣州能帶過來的船只都帶過來了。”

朱祁鎮說道:“那麽,你帶著天津的船回去就行了?”朱祁鎮說出這一句話之後,立即知道不妥。

因為他想起來的,不是別的就是季風。

李時勉長嘆一聲,說道:“陛下有所不知。我朝的硬帆雖然善使八面之風,但是逆風還是南行的,而今正是南風大做的時候,甚至停留在天津的很多船主,等等秋天北方再起的時候南下。”

“逆風即便是能夠航向,也是相當慢的,臣擔心,此番運來糧食,恐怕在秋天了。”

“但是夏秋之季,海上大風不斷,再大的船只遇見了,也只有死路一條,東南沿海一片,時時出現。”

“臣擔心在,這些銀子在海上出了差錯。”

有一些話,李時勉也沒有說。

比如這些船主看似為朝廷效力,但是如果真以為他們是什麽善男信女的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

不用朱祁鎮說,李時勉就估計到朱祁鎮最少要動搖兩三百萬兩銀子,因為沒有這個數目銀子,根本買不到足夠的糧食。

畢竟在李時勉在南洋大采購之後,各地糧價不攀升才怪。

這麽多銀子放在船上,跟著這麽多船主出海,簡直是考驗他們自我控制能力。即便是一百萬兩銀子,也是他們一輩子都沒有見過的錢。

而且李時勉還有一些擔心,說道:“臣擔心,南洋也沒有糧食了。”

朱祁鎮聽了,有些疑惑地說道:“怎麽會,南洋不是終年無夏,一年三熟,從先生南下到而今,估計南洋新一季的稻米就又成熟了。怎麽會缺糧?”

李時勉聽了朱祁鎮的話,有些哭笑不得說道:“陛下以為南洋如此?不錯,南洋雖然氣候得天獨厚,稻米一年三熟,但是百姓都沒有自主之權,唯頭人之命是聽,而且懶惰之極,氣候雖好,但人卻想不勞而獲,卻是不可能的。”

“臣之前,已經將南洋稻米收刮差不多了,陛下可以看出來,唯有安南乃是我朝之余脈,糧食積蓄最多。至於其他各國。”李時勉沒有多說話,只是冷笑了兩聲。

朱祁鎮心中這才懊惱。自己是想差了。想想也就是了,在古代農業社會,糧食產量就是國力。

而安南這麽多年的南洋小霸主的名聲在,這豈不是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安南的糧食產量最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