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河北旱情(第2/2頁)

連空氣之中都帶炙熱的氣息。

於謙在保定縣的驛站安置下來,沒有怎麽見保定知縣,而是帶著張經與兒子於冕上了大清河的河堤。

這大清河河堤,還是新修的。

於謙看著大清河,嘆息一聲,說道:“張經,你看,我宣德年間從京師去河南的時候,就路過此地,當時大清河數裏之寬,而今只剩下一束流水,這一束流水,還是我與上遊力爭下來的,百姓目光短淺,不知道多少人想截斷大清河。但是上遊是大明百姓,下遊就不是大明百姓了,上遊百姓要活,下遊百姓就不要活了。”

“如果上遊百姓遇見洪水則泄於下,遇見旱情這攔水,一絲不留,則一河之百姓,恐為敵國。”

“大清河在白洋澱與三角澱之間,多方受水、我多次來此,多方調解,今後恐怕也就這裏還有一點收成,只是如果今秋七八月間。雨水大作的話,這裏也是要害之處,我就在這裏鎮守了,再往西,就不去了。”

於謙輕輕一嘆,往昔大水最嚴重的情況,就是白洋澱與三角澱連成一氣,從北京往南,數百裏之間,都成為澤國。

只是靠近太行山一線,可以通行。

這就是北宋時期以水為兵戰略的體現,索然幾百年之後,但是一旦大雨連連,也會成為這個樣子。

於謙說這裏水情最危險,卻是一點也不假。

張經說道:“請大人放心,下官此去定然好好巡視滹沱河決計不讓滹沱河出問題的。”

於謙說道:“你有此心就好了,當今聖上最喜歡實務之輩,我於某科名在一百名開外,三甲出身,籍籍無名,賴陛下信任,執掌直隸治水大權,朝野上下不敢無視我於某,張兄,年紀雖輕,科名不顯,但是只要實心做事,必能被陛下看在眼中,將來我的位置,張兄未必不可以坐一坐。”

於謙雖然看上去是老實人,但是畫餅的技術一點也不差。

固然稱兄,有很多時候是客氣的意思,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客氣。並不是張經就比於謙的年紀大。

張經聽了,也非常激動。的確提科名不顯。在歷史上也就坐過一任順天府。隨即淹沒在歷史之中,與嘉靖年間東南抗倭的不是一個人。

張經心中湧出一股,士為知己者死的感動,說道:“請大人放心,下官此去,滹沱河上下必然安定無事。”

“如有事,大人將我人頭拿去即可。”

於謙說道:“何處此言,我觀何必諸河,滹沱河最為難治。你此去只要用心就好,河北水利陳陳相因,非是今日才有此禍,不要急,慢慢來。”

張經感動非常,心中暗下決心,決心不治好滹沱河。決計不罷休。

只是他不知道,他一語成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