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滹沱河決(第2/2頁)

“請大人,不要因為下官一人之錯,而廢此策。”

隨即張經重重扣頭,說道:“如真能如此,下官即便是九泉之下,也含笑九泉。”

於謙聽了,輕輕一嘆,說道:“張大人請起,這一件事情,你固然有不當之處,但如果將錯處卻歸於你,卻是太過了。”

於謙來到這裏視察,其實並沒有第一時間看軟禁在驛站之中的張經,而是細細看過張經的治水方案,安撫百姓,並沿著新開滹沱河新道,還有張經修建的滹沱河道視察了一遍。

終於確定一件事情。

那就是張經是下了功夫,張經方案在於謙那裏也是可行的。

為什麽這麽說,就是因為這張經的方案,蒿縣到寧晉到大陸澤,這一條路線首先路線短,只有一百多裏。

而且選址還是很有講究的。

雖然當時沒有海拔這個概念,並不知道,這一條路線幾乎與海拔兩百多米過渡到海拔五百米過度線上。

華北平原平均海拔在二百米以下。

也就是如果滹沱河向東流的,一旦決堤,在平原之上到底橫流,根本是無遮無掩的。只有平地三尺水,沖垮的地方會有很多。

但是這一條路線,卻是西高,東低。

也就是一點要決堤,只要將西邊的堤壩掘開,洪水即便沖出河道,也不會散溢的。

也就有了足夠的泄洪區。

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原則,因為地利的不同,在河堤不能堅守的時候,只能掘開某一次的河堤。

固然會淹沒一些人家,但比起滹沱河在平原之上,橫沖直撞,一泄千裏。損失就小太多了。

所以不管從什麽方面來看,這一個路線都不能說錯。

“只是經此一事,不能不對你有所懲罰,這樣吧,你從今日就是真定府同知了,這滹沱河,我還是交給你了。”於謙說道:“希望,你不要辜負了兩岸百姓,也不要辜負了朝廷。”

其實於謙之前,就有將天津知府的位置,給張經的意思。張經也算是貶職了。於謙對張經也不算是徇私。

因為,治水乏人。已經成為很現實的情況了。

張經雖然半路出身,但是看他的規劃,也得其中三味。人才難得,尤其而今大規模治水在即的。

於謙是為朝廷惜才。

張經說道:“下官謝過於大人。請於大人放心,張經這條命押在滹沱河河堤之上了。”

於謙說道:“好了,我記得了。”

只是於謙說得這麽容易,其實也不是太容易的,他必須向朝廷上奏疏,解釋為什麽保張經,並且以自己的官聲為張經做保。

也就是說張經如何治水不成,連於謙都要受牽連的。

也是一件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