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私鹽產業鏈

明代對私鹽處罰極重,有多重,犯私鹽超過三斤論死。

你可以將對私鹽的打擊,換算成現代對毒品的打擊。

至於南京刑部尚書是什麽樣?幾乎而今公安部,紀委,檢察院,法院合成一個部門,就是這個部門的二把手。

也就是坐在前三排的某個人參與毒品買賣。

劉球如何不說荒唐,他來之前,知道鹽政有問題,也知道施禮大概也有問題,但是萬萬沒有想到施禮參與如此之深,簡直到了劉球不得不為他遮掩的地步。

否則怎麽說?直接說出來,朝廷的威信都受到影響了。

而且總體來說,明代前期的風氣還是好的。

大臣之中,大多數都是清官,如楊溥,魏驥,劉球,即便做事圓滑如周忱,他其實也不貪財,只是更想做事而已。

一個文官,一個士大夫出身的官員,居然無恥到這種地步。讓劉球簡直無法接受。

只是劉球並不知道。

在一百年後,鹽商大家就可以登堂入室了,如張四維,王崇古這樣高官,都是鹽商出身,而且在張四維擔任內閣首輔的時候,張四維的弟弟張四教還在做生意。

你說,這張閣老家裏,有沒有犯私鹽?

這是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的話題。

劉球對勛貴的無恥還能容忍,畢竟在劉球看來,勛貴從來不是什麽好東西,無恥貪財,是他們的本色。

但是對施禮卻是萬萬不能容忍了。

於是,劉球二話不說,細細錄了謝啟的口供,再上一次彈劾施禮的奏折。在劉球視察鹽場之後,又上了一個彈劾施禮的折子。

幾乎在朱祁鎮還沒有批閱第一個奏折的時候,劉球的奏折就前後腳到了。

朱祁鎮對第一封奏折,還是有心理準備的。

施家幹涉有司。朱祁鎮剛剛批閱,讓內閣準備南京刑部的人選,並勒令施禮致仕。

但是很快,第二封奏折就來了。

朱祁鎮一看,施禮縱然整個南直隸範圍之內私鹽買賣。甚至是總後台,已經是憤怒之極了。

說實話,朱祁鎮登基以來,因為貪汙被處置最高官員,不過是一個兵部侍郎。是楊士奇處置的。

但本身貪汙金額並不多。

楊士奇留下來的人,本質上還是比較清廉的。

但是為什麽施禮卻能在南京如此肆無忌憚。朱祁鎮想來想去,最終歸為一點,那就是在北京對南京的管轄有些無力。

不僅僅是路途太遠,鞭長莫及,還有南京本身就有與北京分庭抗禮的地緣,所以北京與南京之中的政令,總是差了不少。

不如對其他省份那邊暢通。

朱祁鎮心中暗暗籌劃,第一刀砍向南京六部。

大明只要有一個六部就夠了。

只是劉球的第三封奏疏就來了。

這一封奏疏,給朱祁鎮完完整整的揭露了一整條產業鏈,私鹽的產業鏈。

朱祁鎮之前以為,朝廷官員僅僅是在余鹽的價格上壓低,貪汙朝廷撥下來的錢,卻不知道並非如此。

這僅僅是私鹽產業的冰山一角。

朝廷對正鹽管控很嚴苛,有多少數量,是不能短缺的。

上面有人核查。

但是余鹽就不一樣了,是有相當有靈活度的,所以收鹽的官員,在收余鹽的時候,可以用虛報瞞報的手段。吃朝廷一筆錢糧。

但是這數量已經上帳了,如果這鹽是子虛烏有的,朝廷將來查起來,還是要出問題的。

接下來第二步來了。

有人會賣下這子虛烏有的鹽。

不是別人,就是鹽商。

但是鹽商也不是白出錢的。朝廷食鹽專賣制度,從來是引不離鹽,鹽不離引。沒有引不能從灶火買鹽。

壓低官收食鹽價格,讓灶火無路可走,甚至活不下去,然再讓鹽商進場交易,這些活不下去的灶戶,為了活下去,只能冒著殺頭的風險,將余鹽賣給鹽商。

於是大量的私鹽從鹽場產出了。

但是大明對私鹽查處的很嚴苛,各地縣衙,巡檢司,都有負責征繳私鹽的責任,賞格還挺高的。

這個時候,施禮就要發揮出自己的影響力。

別的不說,南京刑部尚書,在江南幾個省還是說話算話的。如此就將大明還算完善的緝私體制,撕成碎片。

這個產業鏈,什麽都好,就是不給朝廷交稅。

這樣的情況之下,朝廷還能收一兩百萬兩鹽稅,朱祁鎮只能說朝廷的家底厚實,一時半會敗不完。

朱祁鎮並不知道,這樣交易在土木堡之變,甚至都擺上台面之上了,朝廷因為財政困難,允許了鹽商收鹽。

私鹽合法化。雖然只能有鹽引的鹽商收鹽,但其實也是整個鹽法崩潰的象征。

朱祁鎮忽然想到周忱就是從江南過來的,對這些東西,是真不知道假不知道。不過他怎麽想已經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