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楊溥的政治理念

雖然楊溥與楊士奇之間見面或許有些尷尬,楊溥對楊士奇留下的人也有打壓。但這種打壓只是在這些人威脅到楊溥地位的時候才會做的。

楊溥本身也沒有趕盡殺絕的意思。當然了,這也是大明的政治生態,也沒有發展到這個惡劣的情況下。

於謙與曹鼐兩人,一在中樞,一在外面,乃是楊士奇留下余黨的核心成員。

楊溥固然能拿捏住曹鼐,但是對於謙卻有些無可奈何了。一來於謙行事坦蕩,很少有錯處。二來,朱祁鎮對於謙聖眷之濃,天下皆知。

一個能在能力上,功勞上壓制住於謙的人,舍周忱之外,楊溥還真找不到人了。

有這個前提,兩人談的非常愉快。

周忱也不多廢話,一五一十的將銅錢上的種種問題說了出來。

總體來說,是兩個大方面的問題。

第一個大方面的問題,就是缺銅。

缺銅這一個問題,延伸了好些問題。

首先,銅不僅僅是用來鑄錢的,在這方面,宣宗皇帝就做了一個非常不好的示範,不是別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宣德爐。

皇室都愛銅器,下面百姓自然也喜歡了。

如此一來銅價就高昂起來了。

這就導致了一問題,銅價太高,成色太足的銅價,估計會被百姓融為銅器。即便是為了鑄錢這一行為有利可圖,朝廷所打造的銅錢,質量上就非常不足了,特別是銅含量上了。

別的不說,如果周忱敢將鑄銅錢這一件事情,做成了賠本買賣,別說別人了,就是朱祁鎮也不會容忍的。

但是銅錢質量低劣,就給了私鑄很大的空間。

雖然私鑄的銅錢,比官家鑄的還惡劣。但是在百姓看來,不過是五十步與百步的區別。

另外一個問題,也是缺銅衍生的。

那就是銅錢制度的問題。

既然缺銅了,朝廷自然要想辦法了。

最普遍的一個辦法,就是鑄大錢,那種當十,當五的大錢。這倒是能鑄造的很精美,但是這種行為,其實就是一種金融剝削。

雖然大部分古人或許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但是他們自然也知道,他們虧了。

但是不得不承認,這種官府鑄造的大錢,比一般的劣錢要好上不少。有的地方,是真當五個十個用,有的地方卻打折用。

再加上與金銀不同的匯率比,簡直是一踏糊塗。

不是其中明白人,都搞不清楚。

只有一千文抵一兩,其實也是一種理想狀態,在實際執行之中,到底是一個什麽樣子,還真不好說。

還有銅錢的版本不同。

大明從官方鑄錢,光年號,就有大明建國之前的,大中通寶,以及之後的洪武通寶,建文通寶,永樂通寶,洪熙通寶,宣德通寶,還有正統通寶,幾個版本。因為大明前期,是每一個省都寶泉局的,故而幾乎每一個省的版本都不大一樣。

這還是大明的銅錢,之前的宋錢一起,真不知道世面上到底流通了多少版本的銅錢。這樣一來,造假的難度就降低太多了。

幾乎不會被發現的。

正是因為銅錢有這麽多的問題,周忱在選擇代替寶鈔貨幣的時候,一開始都沒有想過用銅錢。

也是因為這銅錢之上,有這麽多的問題。周忱也知道,錢法上的問題,決計不是一個鑄銅錢,鑄銀錢能夠解決的。

鑄銅錢還好說。

畢竟而今通用的銀兩也有很多問題,歷史的銀兩,可不是在電視劇裏面演得閃閃發亮的那種,都是黑不溜秋的好像是石頭一般。

還有因為各地熔鑄的成分也不一樣。

別的不說,給宮中的金花銀,為什麽說是金花銀,就是因為金花銀乃是對白銀純度一種稱呼。

幾乎是明代工藝能提純到最純的白銀了。各地供奉上京的白銀標準。

至於地方用的白銀,卻又是各種不一樣。

用銀元,在周忱來說,與金花銀方案差不多而已,反正都是大額支付。還有錢息。

但是銅錢的問題,絕非多鑄造一些銅錢就可以解決的。

楊溥默默聽了周忱的話,默默從袖子裏面掏出十幾個銅錢,一一的擺在了桌面之上,這十幾枚銅錢,卻是沒有一個是相同的。楊溥嘆息一聲,說道:“恂如,我雖然老朽,但還沒有到不知銅錢為何物的時候了。”

“錢法之亂,我豈能不知道。這不是一重申禁令,大量鑄錢就能解決的了。必須抽絲剝繭,徐徐為之。我已經準備讓工部以雲南有銅,但是路途遙遠,於京中鑄錢,耗費太大為由,請雲南設寶泉局,專司鑄錢。由兵部尚書,雲貴總督王驥掌管。也算是朝廷撥給雲南的軍費了。”

明初雖然各省都設了寶泉局,但是後來寶鈔大興,這些都又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