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京倉大火

朱勇自然是不敢將這十萬元納入自己的腰包之中。

他帶著這十萬元,來到軍前,先是殺了幾個貪汙的軍官,以震軍心。隨即叫收上了賬款與這十萬元一起發了下去。

說是陛下的賞賜。

一時間下面歡聲雷動。

下面的戰事也就順利多了。

大明軍隊,那麽是到了明末也保持這一個規律,那就是只要給足了錢,大明的軍隊還是很能打的。

當然了,這錢是要能落到最下層的士卒手中,而不是別將領私吞了。

於是乎,雖然整個秋冬大明從遼東,到大同的邊境,都談不上多平靜,但是總體來說,兀良哈的投名狀卻沒有占到多少便宜。

只是整體戰略上,還是朝廷占據被動,雖然將遼東,宣府,大同三鎮的騎兵聚集起來,未必弱了兀良哈。

但是這麽多騎兵分布在千裏戰線之上,就顯得薄弱多了。

兀良哈也不想與明軍硬碰硬,故而他分兵數隊,分別突入邊墻,是搶一把就走。雖然對與大明來說,九邊的經濟凋零之極,根本是朝廷的負擔,但是對兀良哈來說,即便是搶過來一袋糧食,一口鐵鍋,一個女人,就是賺的。

於是乎,面對這樣局面。

朱勇也很難將騎兵聚集起來,畢竟每一個軍鎮都是守土有責的。騎兵都調到朱勇麾下,等兀良哈騎兵到了,各鎮的步卒根本只能跟在後面吃灰。

各地損失大了,他們要吃朝廷的排頭的。

所以朱勇只能,讓各鎮各守其地,將騎兵都分配下去。

總體來說,就變成這樣的局面了。

兀良哈一來,遍地燃起烽火,百姓,其實邊地也沒有什麽百姓,即便有百姓,也是軍戶。躲進各個千戶所百戶所之中。

如果有人逃跑不及時,就被兀良哈追上了,下場就不用說了。

然後兀良哈看看有沒有沒有城墻保護的村落,大概是沒有的。反正大明一直在邊地不注重邊墻的建設,也就是後世看起來蜿蜒盤旋的明長城,他們的功夫都下在城池上,幾乎幾十裏就有座大城,而幾裏之間就有一座小堡。

只要不是倒黴到極點,是足夠逃進城池之中。

如果兀良哈覺得賺了,他們就會退回去,如果領隊的蒙古貴族,貪心不足,就會選一兩座看上去好攻的城池進攻。

蒙古人攻城技術雖然還有一點,但是退化多了。而且大明軍隊守城技術卻沒有退化,特別是從太宗朝特別強調火器守城。

雖然在火器在列陣而戰的時候,發揮能力並不是太大,但是在守城的時候,卻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蒙古人大半是攻不下的。

而這個時候,附近的騎兵就來了,少則幾百騎,多則幾千騎。

如果幾千騎就不說,直接過去暴揍就行了。但是如果僅僅有幾百騎,將領勇敢的話,未必不敢直沖城下。

與城中守軍取得聯系。

而這個時候,蒙古人就開始撤退了。

等大隊步卒來的時候,蒙古人就已經拍拍屁股走了。

最多聚集的騎兵與蒙古人殿後的馬隊打上幾仗。

明軍騎兵少,不敢追太狠了。雖然而今蒙古人不多當初了,但是曼歹古戰術,大名鼎鼎,大明邊將都是與蒙古打老仗了。

自然是知道了。

蒙古人這個戰術,總體來說,可以說是後退決戰。利用騎兵機動性,讓對手不斷的追擊,當他們軍力消耗到了臨界點之後,蒙古騎兵才忽然轉向決戰,或者截斷後援,包圍起來,慢慢的困死。

故而追擊蒙古人是一項很考驗將領經驗的事情,特別是在手中騎兵數量不足的情況下。

即便是中山王徐達大戰王保保的時候,就吃過這樣的虧。不過徐達就是徐達,追擊的時候,被王保保伏兵夾擊之後,居然能穩住陣腳,層層後退,雖然損兵折將,但是王保保面對的始終是嚴整的軍陣。

讓這個天下奇男子,無可奈何。

算起來大明對蒙古最大的敗仗,也就是丘福全軍覆沒之戰,其實也是太宗皇帝千叮囑萬囑咐,持重用兵,不要追擊,如果蒙古人逃的太遠,就回軍。

但是丘福不聽,最後就是追著追著,被蒙古人大軍給包圍了。

所以後來的明軍將領,面對蒙古撤退,追擊的時候,都小心再小心的。很多時候,這種小心謹慎,就會變成送客式追擊。

總體來說,這個秋天的戰事,各處倒也報捷,但是不過斬首幾十幾百而已,大戰是沒有的,小戰不斷。

朱祁鎮剛剛開始,對軍報還是很注意,每一分軍報,都要細細品讀。但是後來發現這事情根本沒有意義。

他只是歸档,讓錦衣衛與兵部核實。確定不要有一些謊報,或者奪功這些齷齪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