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大明財政(第2/2頁)

這或許就是財政觀念的問題了。

在朱祁鎮看來,內庫之中躺著一千萬兩,而北京與天津糧倉雖然頻頻被調用,但是總數沒有低於一千萬石上。

有這麽多儲備已經足夠了。

在財政之上,只需平衡,小有結余,就是非常健康的財政了。

但是楊溥卻是受不了這種花錢的辦法,幾乎要將河北治水工程之中省下來的錢財,全部砸在九邊之上。

楊溥更是明白,朝廷這樣的財政傾向代表了什麽?

代表了當今這一位想打的,並不是太宗皇帝一般掃北之戰,規模恐怕要比掃北之戰更大。

原因無他,單單已經砸進去的錢糧,已經足夠太宗皇帝走一趟漠北了。

這些錢糧也並不是沒有成果的,成國公已經上奏了,在上陽河再建一座城堡,這一座城堡在宣府與大同之間,也在邊墻之外。

也就是在皇帝壓力,還有財政支持之下,軍方已經開始著手一步步將當初放棄的地方,重新納入大明的統治之下。

而在皇帝的眼中,這還沒有終結。

但是楊溥一想起其中的花費,就覺得頭皮發麻。如果不是在漠南駐兵消耗實在太大,宣宗皇帝會宣宗大踏步的放棄。

所以楊溥這一次來,提起瓦刺,就是想委婉的勸導一下皇帝。

楊溥說道:“自然不待其自滅,勉仁公在的時候,不就是勸諫陛下,離間蒙古君臣。”

朱祁鎮嘆息一聲,說道:“錦衣衛無能,一直沒有成果。”

其實也很正常,大家都是成熟的政治家,大哥不說二哥。對利弊權衡都有自己的一套,朱祁鎮想離間也先與脫脫不花,脫脫不花還想讓也先在征明之中,碰一個頭破血流。他好黃雀在後。

而也先卻想借助打敗明朝的光環加身,然後做出最後一步,廢立。

雖然大家各懷心思,但是與明朝大戰一場,卻是免不了了。

楊溥說道:“臣剛剛接到消息,阿魯台之子投奔朝廷了。”

響雷不用重鼓。朱祁鎮一聽就明白了。

阿魯台雖然已經死了好些年了。

但是阿魯台的影響力卻沒有消散,或者說並非阿魯台的影響力沒有消散,而是大元怯薛軍的影響力還沒有消散。

沒錯。阿魯台所部的前身,就是大元朝廷的禁衛軍,成吉思汗的近衛軍,乃是黃金家族的死忠,他們的的封地都在東蒙古。

這些蒙古貴族向上數,都能算到成吉思汗當初的部下,所謂四傑,四勇之流。

所以,他們一直以為他們才是蒙古黃金家族最正統的傳承。所以阿魯台這個兒子,不管是真的假的,倒是是怎麽想的。

這都不重要。

此刻落到朱祁鎮的手中,都是一枚上好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