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工部改革

朱祁鎮有一點摸不清楚楊溥的脈。問道:“先生的意思是?”

楊溥說道:“臣以為立國在於安民,安民在於務本,務本在於興農,興農在於水利,陛下大興河北水利,乃深知天下之疾苦而除之,實乃治國之正理也。”

朱祁鎮聽了臉色一絲不動。

就好像不是在誇自己的。

對於別人的馬屁,朱祁鎮也習慣照單全收。不過對於楊溥的馬屁,朱祁鎮就要在腦袋之中,多轉幾個圈了。

要想一想,這一位想做什麽?

“水利之重,天下鹹知,從正統九年之後,各地地方官紛紛上奏朝廷,興起水利,北至遼東,南至兩廣莫不如是。”楊溥說道:“只是水利之事,在地方如此重要,卻沒有人掌總,臣以為不妥之極。”

朱祁鎮說道:“先生是想,重啟兩尚書之策?”

“非也,”楊溥說道:“六部分列,有千余年了,不可妄動,但是工部職能,可以調動一下了。”

這一件事情,朱祁鎮沒有考慮過。

但是他也知道,上有所好,下必從之。

朱祁鎮親自為河北水利站台,不知道在河北砸了多少錢財,才有而今河北沃土,百萬戶百姓。

從這一點上,下面的官員即便是在遲緩,也能看出來皇帝的風向來。

之前也說過,賴大明諸位先帝之德,朱祁鎮所接到攤子,雖然有很多地方,不如人意,但是總體來說。

不是一個爛攤子。

最少地方府庫是很充裕的。

如此一來,大部分地方官員想要政績,怎麽辦?

修水利。

朱祁鎮所知道,就是太湖入海渠道,為首的一系列江南水利,甚至陜西布政使黃鏞所經營的一系列灌溉工程。

等等。

幾乎上地方上凡是有余力的,都要修幾條河,以顯示一下自己的能力。

至於黃河,淮河,長江,這些大工程,自然是要朝廷負擔,但是看幾條渠,灌溉幾百頃地,這些小工程,一個縣就給辦了。

至於清理古代水利工程,重新發揮出作用,更是不少。

可以說,從朱祁鎮修建盧溝河開始,大明第二個修建水利的高峰開始了,第一個高峰,自然是洪武年間,太祖皇帝派遣國子監監生到各地修建水利。

不過,在百廢俱興的背景之下。

洪武年間所修建的水利工程,大多是以恢復為目的的。

朱祁鎮對地方修建水利,還是支持的,給吏部下的詔書之中,修建水利有功的官員在晉升之上,要提前考慮。

可以說,這樣修建水利的風潮,朱祁鎮是有以推波助瀾的。

只是興一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在修建水利之上,也是如此。

朱祁鎮的本意或許不錯,但是執行下來,卻有太多的問題了。

很多河流,都是流經很多府縣,各府縣為了自己的利益,上面堵下面截,或者上面泄洪,下面受災。這還是僅僅是沒有人掌總的問題。

更不要說,地方政府一拍腦門就要修建水利。

也沒有什麽規劃,勘探。自然是有地方官,願意親自將探明高低上下,開劈河渠。

但問題是有相當一部分地方官,不過是為了政績,誰想以後,修建起來的水利工程,多有不便之處。甚至不能為利,反而成災。

這還是能力問題。

更可怕的是,有些地方官心中所想本就不單純。

雖然地方府庫錢糧,還算充裕,但是大明畢竟是有王法的,有禦史,有巡按,地方官即便是想將銀子拿進自己的腰囊之中也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但是只要有工程,其中就用無窮的辦法,可以將錢收入私囊之中。

這種存心不良的工程,又能有什麽效果,只是勞民傷財,徒耗民力而已。

這種亂象,朱祁鎮感受並不深,畢竟他對大明基層是什麽樣子,總體來說是陌生的,是隔了一層的。

但是楊溥就不一樣了。

楊溥門生故吏遍天下,其中有不少都是地方做官,很多事情,不好直接上書朝廷。畢竟一旦上到官面之上,就必須有一個結果。

如果是一個兩個個案,也就罷了。但是如果這樣做的人很多,那就是一場政治風波的開始。

這種後果,並不是每一個官員都想看到的。

但是私下給自己靠山說明情況書信,就進退自如多了。

這也是為什麽,能坐穩內閣首輔之位的大臣,都是不會是孤臣,必然是朝中某一派文官的首領人物。

楊溥見朱祁鎮聽進去了,又細細說道:“工部分四司,分別是營繕,都水,屯田,虞衡,而今各地衛所屯田,本務本來就不多,歸五軍都督府,至於虞衡司,下屬之在鑄幣諸事,而今可以劃給戶部,而今天下大工,多為水利工程,與邊防事務,與宮室山陵營造。但必須登基以來,一向節儉,當不至於有大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