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為大皇帝賀壽

塞外草長,號角連天,嗚嗚之聲低沉的就好像是無數野獸低聲嘶吼,做進攻之前最後的準備。

瓦刺十幾萬騎的人馬,聚集在獨石堡北百余裏的地帶之間,就在這區區百余裏的地方之內,雙方聚集了幾十萬大軍。

兵力密度已經到了相當大的程度。

雙方劍拔弩張,縱然主力之間,還沒有交戰,但是斥候之間的交戰密度,已經比之前激烈百倍。

隨著瓦刺兵馬部屬完畢。

雙方的斥候反而紛紛收兵了。

因為雙方的營地位置已經基本固定,雙方都將對方的底細摸清楚了。這個時候,反而不需要無謂的犧牲了。

再稍稍整頓之後,也先一聲令下,兵分數路,每一路有一兩萬騎兵,相距數裏南下,就好像是一並大刷子一樣,刷過大地,向獨石堡而來。

瓦刺主力之中,數萬重騎更是主力之中的主力,也是紀律最為嚴明的軍隊。每一個重甲騎兵都有仆役。帶有兩到三匹備馬。

只有這樣才能帶著幾十斤重的甲胄,達到快速機動的目的。

所以,雖然瓦刺出動了十幾萬騎兵,但是如果單單論及馬匹來說,大概有三十到四十萬匹馬。

當然,這些馬並不完全是戰馬。

即便如此,也是一個讓大明要緊牙關,都不可能在前線籌齊的數目,也是瓦刺對大明最大優勢所在。

只是各路附從部落的軍陣,就不能與瓦刺相比了。

瓦刺軍隊的紀律嚴明,不在明軍之下。也是作為對抗大明主力,直撲明軍大營。至於各部附從部落,都是次要方位,而且他們的統兵將領,大多是部落頭人而已。非是經歷脫歡,也先父子兩人打造百勝之師。

大明對這些軍隊,從來敢一打三,萬余騎兵追著兀良哈數萬騎跑,從來不是個例。所以也先也不用這些軍隊來丟人現眼,只是讓他們搖旗呐喊而已。

成國公更是準備多時了。

這幾日之內,成國公又從大同,山西調來兩三萬步卒,加強邊墻一線,可以說,大明山西,河北一帶主力大多都在這裏。

除卻京營還有一部分主力人馬之外,其他邊鎮,估計連守城都有一些勉強了。

不過,九邊百姓久經戰事,對戰爭十分熟悉,即便人手不夠,臨時征召百姓上城,也足有鎮守城池。

只是機動兵力,遠遠不足了。

成國公決計不怯戰,大軍出獨石堡,列陣在前。

比起瓦刺大軍,總體來說,明軍陣型,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卒都顯得嚴謹的多,一個個方陣,紅旗林立,遠遠看去,如火如荼。

畢竟大明尚火,軍中旗幟全部用大紅之色。

而大明即便出營列陣,在廣闊的草原之上,與瓦刺大軍對峙,但也不是如瓦刺這般。

雙方相距十余裏的時候,紛紛開始歇馬。

大軍所有騎兵都紛紛下馬。

畢竟大明戰馬不足,這十萬騎兵,馬匹即便有富裕,但也決計不能讓一名騎兵有兩到三匹備馬。

所以,明軍比蒙古人還愛護馬力。

大戰之前,所有騎兵最先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麾下的馬匹。所有騎兵都開始喂馬,自己不舍得吃的糧食,此刻都與馬匹分享。

很多騎兵都是用煮熟的黑豆,自己一口,塞給馬兒一口,甚至自己的打了雞蛋炒面,尋常大半年都不舍得吃一口的幹糧,都與馬兒分享。

這個時候,人的夥食與馬的夥食相差不大了。有人甚至掏出幹肉條給馬吃。

不要以為馬是吃素的,它只是吃不到肉而已。

只是這樣的待遇,也僅限於現在而已。

因為所有騎兵都知道,上了戰場能不能活下來,最大依靠,就是胯下馬。掌中槍了。

大部分騎兵下馬警戒。還有一不少軍隊,一層層的布置了防禦圈,最北面的探馬,就在兩軍中線之處,與瓦刺騎兵遙遙相對。

而在騎兵方陣北邊,卻是無數火銃兵,層層疊疊的列陣,一個個單薄且完整的火銃方陣,排列開來。

作為阻擋瓦刺騎兵重要的防線。

當年忽蘭忽失溫之戰,瓦刺鐵騎就是敗在統率神機營的柳升手下。

對這樣的陣勢,並不陌生。

甚至忽蘭忽失溫之戰前,火銃火箭等火藥武器還單單裝備於神機營之中,正是在這一戰之中大放異彩,才讓幾乎所有的明軍都裝備了一定量的火銃,不管是騎兵還是步兵。

不過,這些火銃還是作為一種防禦兵種而存在的。

外圍警戒,據險而守,守護大營,防禦騎兵沖擊,等等。

外圍火銃方陣,內裏騎兵以逸待勞,方陣與方陣之間,環環相扣,幾乎無懈可擊,也先遠遠看了好長時間。

也先也算是身經百戰了,他想來好幾個進攻路線,隨即被自己否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