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成國公決斷

也先的決斷很及時。

幾乎在也先撤軍第二日,大軍先鋒就已經到了。

沒有到了第三日,成國公就已經到了。

雖然拖到後面的步軍,還在艱難的跋涉之中。畢竟幾十萬人所需的輜重,已經往前線運輸的輜重。所以行軍相對遲緩,墜後好幾日的光景。

而帶領中軍的成國公朱勇,想打瓦刺一個猝不及防,來了一次輕裝,甚至走在三千營的前頭,來到了大同城下。

只可惜,這個時候,瓦刺軍隊已經大規模撤退了。

他僅僅是抓了一個尾巴。

越過大同追擊了數十裏,成國公朱勇也就收兵了。

畢竟成國公朱勇,雖然看不起瓦刺,但是他也很明白,大軍倍道而來,只有一擊之力,一鼓作氣,二而衰,三而竭。

大軍出紫荊關,已經加速前進了,而他在大同南輕裝北上,已經是二而衰了。

軍隊雖然還是士氣滿滿的。

畢竟對方望風而逃,大軍幾乎兵不血刃的逼退了瓦刺,全軍上下對瓦刺的輕視只會更加嚴重,只是士氣雖然可用。

但是士氣與體力消耗,精力消耗不成正比。

在成國公看來,而今將士們的士氣,是虛氣。

所以他不敢再追了,畢竟蒙古人誘軍隊追擊,然後設伏的套路,是一個人都很明白。

他想先在大同修整一下,等一等後面大隊人馬。

這個時候成國公也沒有閑著,他先向京師報捷,不過是報得楊洪大同城下之戰。他也沒有在其中加油添醋,不過給對吳瑾所部請功不少。

甚至要算到這一戰次功。

原因無他。

楊洪乃是簡在帝心的人物,真搶了楊洪的功勞,這不大好收場,但是如此大同,京營一點也分不到,且不說成國公朱勇是怎麽想的,就是京營將士們都有些不服氣。

而吳瑾是這一戰之中,唯一參戰的京營將領,自然要好好擡舉一下。

至於大同各地的情況,也一一匯報到了成國公朱勇手頭上。

一時間成國公朱勇有一種觸目驚心之感。

可以說,大同以南已經夠淒慘了,但是大同以北,已經成為一片白地,無人區了。光萬人以上屍堆就有三個。

至於零散在村落的屍體,更不知道有多少個。

真是大明丘福之敗後,損失最慘重的一次,士卒沒有損失多少,但是百姓傷亡決計在十萬之上,甚至無法統計了。

從太宗皇帝開始,三代休養生息,恢復過來大同周邊的元氣,一下子回到了洪武年間。

洪武初年,大明與蒙古的戰爭頻繁,蒙古屢屢南下,太祖皇帝有鑒於此,將宣大之間的人口,部遷到了北京一帶。

在太宗登基之後,才用軍戶移民回遷。

幾十年經營才有而今的樣子,大同邊地的繁華,也有力的支撐了大明九邊第一鎮大同鎮。大同鎮比同樣重要的宣府鎮都要好上不少。

而今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

兵災,兵災。

雖然古代有水旱蝗澇冰雹海潮颶風等等自然災害,但是殺傷力最大,破壞力最驚人的,還是兵災。

在殺人這一件事情上,沒有人比人類本身更在行。

成國公細細看過之後,他的心就涼了半截。

這麽大的損失,這麽慘無人道兵禍,瞞是瞞不過去的,當今這位皇帝不是庸主,在其他方面或許不行,但是耳目遍及天下。

雖然錦衣衛在王振之後,在朝政之中近乎隱身,好像大明根本沒有這也個部分一樣。但是真正在權力頂峰的人,卻能看到錦衣衛遞給內閣的每日情報匯總,甚至內閣有時候遇見事情了,還能發文讓錦衣衛協助。

只是協助,以為內閣是管不到錦衣衛頭上的。一般來說,對付內閣的要求,錦衣衛都是查查情報庫,與錦衣衛一些機密無關的,就匯總一下,交給內閣。

沒有的就沒有。

不會為了內閣的命令去調查什麽,除非內閣請朱祁鎮下令。

內閣一次也沒有請朱祁鎮下過令。因為一般大案都會請錦衣衛一同辦案。很多大案之中,錦衣衛就好像是刑部,或者大理寺的隨從,從不發言。

因為錦衣衛要查的從來不是真相。他們僅僅是陛下的耳目,即便冤家錯案,錦衣衛也不會翻案,只會上報朱祁鎮而已。

下面普通官員都以為錦衣衛在王振之後,已經徹底的失勢了。卻不知道錦衣衛在很多職能上讓步,專心做一只眼睛而已。

成國公朱勇很清楚,這樣的眼睛,九邊有多少個,他查都查不清楚。甚至他成國公府內也是有的。

所以,這樣的大事,根本不可能遮掩住的。

一定要有人負責?

那麽誰負責?

成國公朱勇想來想去,只能是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