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斷事官(第2/2頁)

要知道糧食最便宜的時候,二百五十文一石,一兩銀子就能賣四石。

一般來說,一個壯漢能日食一升,十升是一鬥,十鬥是一石,按理說一石糧食能夠一個人吃一百天。

但是其他花銷算不算?一旦算進去,再加妻兒老小,估計是連吃都吃不飽的。

為什麽這麽少,就是因為衛所的收入更多是田地,而不是軍餉,或者說田地的產出代替了軍餉,甚至兵器也有很多是自己打造的。

但是隨著衛所制度的崩潰,每一個士卒拿到手中的東西只有更少,屯田的產出,不會上交給朝廷,會用來養下面人?

根本不可能的。軍戶僅僅是餓不死而已。

其實大明朝很多地方的百姓,過著與軍戶差不多的生活,有很多人野菜都吃不飽。但是這些人是當兵的,骨瘦如柴,如果能打仗?

如何能訓練。

所以朱祁鎮士卒每月餉銀一兩,一年下來十二兩,軍中糧草盔甲武器乃至夥食都是軍中負責,每月養兵費用在五十萬兩上下,一年下來六百萬兩。

這麽大的財力支撐,並朱祁鎮時時刻刻將報仇掛在嘴邊,很多將領常駐軍中。各部人馬訓練的非常嚴苛,三年下來,京營的能力已經達到巔峰了。

各種戰陣,大家都很熟練。再訓練下去,也沒有什麽用處了。這個時候是需要真刀實槍打上一仗,才能知道有更好的提升。

畢竟京營之中有近半都是沒有見過血的新兵。

所以,朱祁鎮需要一場戰爭。

但是因為財政問題,他不可能與瓦刺動武,甚至他心中隱隱約約有一點擔心,擔心主動進攻瓦刺的結果會是什麽樣子的?

貓兒莊之戰給朱祁鎮帶來教訓就是,永遠不要覺得一定會勝利,戰場之上什麽事情都會發生。

主動進攻,還是讓朱祁鎮心中沒有底。

但是如果長久不打仗,朱祁鎮擔心軍中這股訓練熱情是無法延續下去,更不要說對京營的改革已經告一段落了。

接下來軍制方面的改革,就要由京營向四方推動了。

這一點上,京營乃是五軍都督府都是朱祁鎮的助手,無他,朱祁鎮既然要將改革推廣開來,自然是有一部分人失去他們原來的位置,又有部分人代替他們。

失去原來位置自然是當地的地頭蛇,但是什麽要代替他們自然是京營出身的將官。

但是這一切的一切,就是朱祁鎮需要一場戰爭,不,不僅僅是一場戰爭,還是一場勝利,有這一場勝利最後盾,今後的改革才能順利的推行下去,如果長久和平下來,這改革反而不好推廣了。

特別是對於邊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