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新任內閣班子

陳循立即說道:“臣以為商輅畢竟是三元及第,陛下欲重用之,就應該當讓其由翰林入閣,如果陛下不願意,就當早日安置。”

朱祁鎮想了想說道:“也好,這數年水旱不時,然河北水利尚可,尤其為山東,青兗與鳳陽淮安等地災害最重,就讓他下去當一個知府吧。”

此刻的商輅已經是太子教學班子裏面一位了,品級不低,自然不用從知縣開始了,慣例從中樞到地方都是升一級的,畢竟是外放吧。

陳循說道:“對於內閣大學士,臣有兩個人選,一個是李賢,一個是鄒來學。請陛下聖裁。”

朱祁鎮想了想,而今的李賢已經是吏部尚書了。

而鄒來學也是工部尚書了。

李賢成為吏部尚書,也是當初朱祁鎮一口氣罷免三個閣臣的後遺症。

為什麽這麽說。

在楊士奇,楊溥,曹鼐時代,吏部從來是首輔掌管的,吏部尚書一直是首輔心腹,即便不是心腹,也是緊要的盟友。

而在周忱上位之後,就針對吏部進行了好幾次行動。

周忱的辦法就是理清吏治,在正統十六年進行京察,一口氣清楚了六百多名官員,還撤掉很多地方官的編制。

有一點不得不承認,周忱的做法有一定的緊縮財政的意圖。

當朝廷沒有錢的時候,自然要裁員了。

只是裁員是需要理由的。

就有了一次京察。

只是力度這麽大的京察,自然會遭到反噬。被人找到的錯處,周忱就將吏部尚書給拿下來了,以平眾怒,上面的人被拿下來了,下面的人自然出頭了。

李賢作為侍郎,在京察之中,出力很大,堪稱目光如炬,法眼無雙。而且在品行上也沒有什麽可挑剔的。

被周忱安排到了吏部尚書位置上。

至於鄒來學,也是一等一的能臣幹吏,在正統十四年的時候,他就代表工部視察北京周邊防務,親冒箭矢,甚至來紫荊關視察過。

在戰後,加固北京周邊的關城,都是鄒來學一手操辦的,堪稱清廉如水,在做事的時候,也體恤百姓。在服勞役的時候,百姓不以為累。

以此升遷工部尚書。

這兩個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資歷淺。

李賢與鄒來學是宣德八年進士。科名尚在劉定之之前。

朱祁鎮想來想去,說道:“就李賢吧。”

工部與吏部不同,工部在六部之中分量並不重,但是吏部就不一樣了,吏部天官,從來是重臣。

李賢能玩得轉吏部,自然也能玩得轉內閣。

如此一來,新的內閣班子就出來了。

首輔陳循,次輔孟瑛,朱祁鎮制定的規矩,公侯入內閣,只能是次輔的位置。之後是王驥,王永和,江淵,李賢,劉定之。

這個班子,在朱祁鎮看來只能算湊活,倒是六部尚書看起來要被內閣強悍一點。

吏部尚書,朱祁鎮準備要讓王文接任。

王文也是六十多的老臣,永樂十九年進士,以監察禦史出身,久在西北,脾氣暴躁,個性耿直,但是為人清正。而且也見過兵。

宣德八年彰德府白蓮教作亂,就是王文一手平定下去的。

這太符合朱祁鎮用人的標準了。

至於戶部尚書何文淵,也是一個老臣了,地方官出身。又有周忱的余蔭,工部不用說了,鄒來學入不了閣,自然還在工部任上。

兵部尚書羅通,也是一個有脾氣的人。

禮部王一寧是胡濙的老部下了,也是在這個位置上做得夠久了,按理說應該可以入閣,但朱祁鎮從來不覺得禮部有什麽鍛煉人的用處。

故而朱祁鎮登基以來,禮部一直是胡濙的自留地,固然是優待老臣,但也是朱祁鎮對禮部這些事情都束之高閣。

刑部耿九疇,也是下面大名鼎鼎的青天。大清官。

在清名之上,與騶來學不相上下,而且執法不避權貴,以至於他在地方為官的時候,朝中有不知道多少彈劾他的奏折。

朱祁鎮當時有些奇怪。

區區一個地方官為什麽能惹得中樞這麽人彈劾,派錦衣衛暗中查訪,耿九疇號稱平生無他好,不是處理公事,就是在讀書。

地方的人打不通耿九疇的關節,這才想辦法通過中樞將耿九疇扳倒。

朱祁鎮既然知道了,自然要維護一二,他也確定了耿九疇的培養方向,就是刑部。畢竟朱祁鎮知道司法公正,是多麽重要。

很多大動幹戈的事情,他做不來,畢竟皇帝也做不得快意事。卻可以安排一個精於刑名的清官。

看耿九疇能做到幾分了。

耿九疇在刑部更是大名鼎鼎,上至藩王子弟,清貴子弟,下到地主豪強,沒有耿九疇不敢辦的案子。

一時間青天之名,自然是大聲傳頌,他的這麽多年辦的案子單獨列出來,幾乎可以寫一部耿公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