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決戰前奏(第2/2頁)

他親自上陣,帶著本部人馬,圍殺這些過江的明軍。

明軍死守岸百余步的寬度,援軍雖然不多,但是源源不斷上陣,一天之下過江萬余人,雙方廝殺竟日,終於在日落時分,朝鮮人才不得不退兵。

只是在天黑之後,明軍也退兵,放棄這一處灘頭。

這個決斷很明智。

因為在半夜時分,朝鮮從上遊乘坐火船,撞在浮橋之上。

從西岸到江中洲的浮橋被點燃,一夜之後,化為灰燼。熊熊大火,燃燒了半夜。這一條浮橋被燒斷之後,明軍能渡江人員銳減。

如果還讓明軍停留在灘頭,那麽明日就會面臨一場大屠殺。

至於為什麽不在當日就撤退。

原因很簡單,臨陣撤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撐到天黑。

不過這一戰,雙方傷亡都不少,從傷亡比上來說,朝鮮軍隊將近明軍的兩倍,這不僅僅是戰鬥能力,還有各種後勤寶藏,還有武器裝備的原因。

這一戰之後,雙方都在暫時添傷口,曹義又尋了另外一個突破口,嘗試過江。畢竟這一帶鴨綠江蜿蜒流淌,可以選擇為突破口的地方,並非只有一個。

只是在李瑈的防守之下,都宣告失敗。

但是李瑈雖然是防守一方,傷亡還在明軍之上,如果不是因為鴨綠江險阻,讓明軍過江的人數,都很少,每一次過江,都要面對一場以少敵多的大戰。正在平原上展開大戰,朝鮮人早就被京營給打崩了。

雙方加起來二十多萬兵馬,沿著鴨綠江百余裏河道鋪展開來,明軍開始一次又一次試探過河,因為強烈的火力支持,李瑈不得不將沿江防線撤退後一兩百步左右。

大部分戰事都是在萬人以下,在鴨綠江東,持續一天,到二天不止,簡直是此起彼伏。

曹義一方面是在用朝鮮兵來練兵。

在曹義看來,京營什麽都好,就是沒有見過血的太多,戰場上過走一遭,勝過訓練一年多。真正見過血之後,知道什麽是戰場,戰鬥力才真正發揮出來。

二來,曹義是真的想突破。

固然他安排了兩側迂回的總戰略,但是說曹義有一場暢快淋漓的滅國之戰,倒也不是,只是真正大戰,本來就是這樣的,特別是一方占據地利一心要守,打過幾十天,幾個月都很正常。

即便是鄱陽湖大戰,雙方都有決戰之心,前後也打了一個多月。

所以,曹義雖然留了後手,但是在對付李瑈上,可是沒有半分保存實力的想法,一次一次突破惡戰,估計這樣打上一個多月,當曹義將李瑈的情況搞明白了。那就是決戰的時候了。

只是不知道曹義不知道,李瑈能不能等到他決戰那一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