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重構東北戰略

朱祁鎮說道:“而今又兩個大問題,要解決,第一是朝鮮如何長治久安,另外一個是肇州乃至海西的戰略該如何變化?”

“先說朝鮮,有徐有貞在,朝鮮那邊一些事情,朕是可以安心的,只是而今在朝鮮的駐軍,卻不能久駐朝鮮,將來朝鮮駐軍該怎麽辦?”

孟瑛說道:“陛下,軍中已經收降了不少朝鮮士卒,臣以為當按照開國時候的舊例,建立朝鮮衛所,鞏固朝鮮。”

朱祁鎮說道:“朝鮮畢竟是大國,雖死未僵,如果朝鮮當地皆用朝鮮降兵,朕心不安。”

孟瑛說道:“陛下所言甚是,最近幾年災異頻現,百姓流離,不如召集災民為兵,在朝鮮建立衛所?”

朱祁鎮說道:“用意雖然不錯,但是百姓一時間哪裏有戰力?總就不可行。”

此刻孟瑛如何不清楚,朱祁鎮心中早就有了注意。說道:“臣等愚昧,請陛下明示。”

朱祁鎮說道:“中原多年,太平無事,朕已經中原各地衛所多無用處,不若將這些衛所遷到朝鮮,這樣我也可以心安,這些將士也有用武之地,至於朝鮮降軍與家屬,遷居海西。為朝廷充實邊疆,也算是一舉兩得。”

這就是朱祁鎮心中的計劃。

衛所制度已經在朱祁鎮心中打了死結,故而,朱祁鎮才擴大衛所制度。他心中有兩個方案,第一就是在地方編練一支招募的兵馬。或者幹脆從京營之中抽調一些兵馬駐紮在朝鮮。

但是朱祁鎮想了想了,決定不用這個辦法。

無他。太費錢了。

與瓦刺大戰在即,朝廷軍費已經不夠,已經不能再擴編了。

畢竟,招募的士卒,與衛所士卒的成本,是天地之別。

那麽只有第二個辦法了,就是朱祁鎮而今所言,將內地衛所遷到朝鮮去。

首先,達到消減內地衛所的目的。

畢竟中原承平日久,這些當地衛所,早就沒有什麽戰鬥力了,朱祁鎮想裁撤,不是一天兩天了。

只是,做任何事情都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否則很容易好心做了壞事。

所以,朱祁鎮在面對任何事情,都在琢磨著這一件事情。什麽辦法能將衛所分批撤除,最好一點波瀾都沒有。

而在朝鮮駐兵,就有這樣的好處。

首先,徐有貞在朝鮮的行動,收回了大量的土地,朝鮮李家的土地就不少,這些土地該怎麽處理好?

賣了?

土地作為古代最重要的生產資料,且不說數量巨大,不好出手。即便是出手,也未必能得到他應有的價值。

還可以列入官田之中。

只是這個辦法還是不大成功,江南的官田就是如此,而今早已混亂不堪,成為了江南重賦的源頭之一。

至於授田。

很抱歉,如果是在大明,朱祁鎮大概會用這個辦法,畢竟對皇帝來說,最重要的東西,並非財貨,也不是土地,而是人心。

這東西,雖然虛無縹緲,但是到了關鍵時候,還是能起到極大的作用。

但是朝鮮新入的土地,朱祁鎮不能確定這樣做,有多好的效果。

所以,他想出的辦法,就是將河北南部,山東,河南,一系列衛所,遷到朝鮮去,大量中原人進入朝鮮,能改善朝鮮人口結構,也給大明在朝鮮的統治,提高堅實的基礎。同樣也可以將原本衛所的土地,劃入郡縣。

雖然這些土地裏面的貓膩,不能細究。但是總體上,他們都要成為大明朝廷黃冊之中的土地,這樣一來,也大大增加了賦稅。

而在遷徙衛所這一件事情,本身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如果一些人物實在不堪,留在當地做富家翁就行了。

也算是對得起,當初這些人祖輩追隨太祖皇帝開國的功勞。

如果人數不夠,孟瑛也說過,數年大災之下,雖然救災得力,但是依舊有不少流民。可以編流民入軍戶。

而到了朝鮮之後,重新調配土地,卻是實打實的。

如此朝鮮衛所也可以維持上一段時間,數十年,一代人左右。等朱祁鎮將其他各地衛所一一削平,或者改造之後,再收拾朝鮮衛所不遲。

孟瑛聽了朱祁鎮的話,心中猶豫了一會兒,說道:“臣恐中原衛所,承平日久,早就不堪為戰了,到了朝鮮反而壞了朝廷大事。”

孟瑛寧肯招新兵,重新建立衛所,也不願意遷徙舊衛所,就這裏的貓膩有多深。朱祁鎮輕輕一笑說道:“無妨,此等大事,朕不急於一時,今年武學的學生,都派往要遷到朝鮮的衛所,實在是故土難離,朕也聽其自便,只是天下衛所缺額日增,朕也不原因再清軍擾民,所以,這遷離的衛所留下的土地,就歸為府縣了。這一點要說明白。”

“臣以為陛下所言極是。”劉定之立即開口說道:“滕國公之前也不是說過,即便是流民也能訓練為軍,朝廷經制之軍,反而不如流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