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說客張文

於謙說道:“而今卻有一個難題。”

張文心領神會,說道:“大人請講,如果用得著我張某人,張某百死不辭。”

於謙淡淡的將事情原委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無他,於謙就是想起西寧李家舉家上京。從此就是西寧李家就是北京人士,至於當地的田產自然不會動。甚至還保證對會寧伯加以照顧,等等。

於謙之所以讓張文做這個說客。

一來於謙不想將事情鬧大,西寧李氏遷居北京之後,雖然還掛著土司的名頭,但是只有放一個管家什麽的,在這裏處置,話語權自然是大大降低了。

李家既然識相,於謙也不想臟了自己的手。

而且通過中間人暗示,尚有討價還價的籌碼。但是如果於謙直接開口,就沒有回旋的余地了。

至於打草驚蛇。

就高看李家了。

李家估計能有一兩千家丁,再加上控制的西寧衛士卒,能拉起幾千人馬。決計是沒有問題的。

但是於謙帶了五千士卒來做什麽?而且西寧衛其他各家會怎麽做?別的不說,祁家可是巴不得李家與朝廷沖突的。

其次,於謙看中了張文與李家之間的關系。

什麽?你說張文與李家沒有關系?

那就扯淡了。西寧才多少人口,即便是西寧在冊人口加上各土司的人口,頂多十幾萬,即便是明後期,地方士人說起也不過說西寧三十萬人?

區區十幾萬人,張文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豈能不與李家打交道。

而且於謙也知道,李家的權威要比祁家強多了,如果張文與李家關系非常不好,張文也未必會被李文介紹給於謙。

他們的關系或許不是十分親密,但是作為中間人,還是可以的。

張文雖然不知道這後面有多大的內情,但是聽於謙一說,就知道李家損失大了,且不說田產上的損失,單單說李家從西寧遷走,他們留下來的影響力,也會很快消散一空。

這樣一來李家最少失去了對西寧衛的控制,只能靠自己的家丁了。甚至說主人常年不在,一些家仆如何能管理好領地。

時間長了,恐怕下面的人也起了別的心思。李家在京師能夠得著嗎?

內裏外裏的損失不可道計。

只是張文偷眼看了一眼於謙,卻見於謙笑容不變,但是他卻心中一突,暗暗祈禱這一件大事能夠平安度過吧。

張文說道:“在下這就去。”

張文匆匆離開指揮使衙門,也不敢回家,知道這一件事情,自然要萬分保密,甚至他感覺身後就有人跟蹤自己。

他決定這一件事情不完結,他就不回家了。

張文見到了李文,將這事情前因後果給李文一說,李文頓時大怒,說道:“無恥匹夫,我李家一讓再讓,他以為我家是軟柿子嗎?”

李文見朝廷對茶馬之事動了真格了,再加上北京會寧伯在京軍之中,也要邊緣化的趨勢,畢竟李英雖然不算是靖難勛貴,但是與靖難勛貴聯系密切。

所以李詠雖然沒有被排擠,但也沒有什麽大好機會。當然了這也與李詠也沒有什麽突出的實力有關系。

這種情況下,李文判斷出來,不能與朝廷硬抗,忍痛斷了每年四五萬兩銀子的進項,將這一件事情,全部賣給了於謙。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吧。

卻不想於謙恩將仇報。

一時間李文又急又氣,怒火中燒,但是片刻之後,又頹廢的坐了下來。

無他,他已經發現於謙是做了完全的準備,根本不怕李文造反,更不要說大明新敗瓦刺,余威震懾天下,李文不覺得他能抗衡朝廷大兵,甚至連城外的五千京營都打不過。

除非他願意逃到西番,或者青藏去?

但是怎麽可能?

李家在大明也算是頂層幾百個家庭之一,榮華富貴享有不盡。但是西番,青藏都是一些什麽地方?根本就是荒蕪蠻荒之地。

即便在哪裏稱王稱霸,又能有什麽好處?

而且即便他想反,家中很多人也不會答應的。

無他,看看就知道了,大多數造反都是底層百姓活不下去了,真正出身富貴的哪裏那麽容易造反?

特別是這種完全看不見前途的造反。

誰去做?

即便是李文也不願意。

於謙的手段是讓李家難以接受,但是總體上李家不過是失去了西寧。有會寧伯這個爵位在,誰也不敢小窺了李家。

但是在西寧當老大,怎麽都比去京城給人當孫子強多了。

甚至李家在西寧的存在,也是給會寧伯一些支持的,別的不說,一旦西番有事,朝廷自然會想到會寧伯一脈。

而今這些好處都不會有。

至於財貨上的損失,李文根本沒有多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