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當今日本

正統二十年,在風雪臨近尾聲。

徐有貞也從朝鮮頂風冒雪而來。

朱祁鎮命徐有貞越次覲見。

徐有貞將朝鮮的情況一一說明。

自然是報喜不報憂了。

其實,朝鮮不管怎麽說是一個大國,從南北朝之後,幾乎一直保持獨立。有自己的文化傳統,滅國並不是那麽容易的。

軍事上的征服因為李瑈的問題,變得容易多了。

在政治上,被徐有貞下了狠手,而今看上去也風平浪靜,但是並不是說朝鮮人的抵抗意志就消失了。

在朝鮮北部,南部的山區之中,一直持續抵抗的,被徐有貞稱為賊寇的人,是怎麽在艱難的自然條件之下堅持下來。

其中自然有人支持。

占領朝鮮容易,但是滅朝鮮難。

當然了,並不是說,徐有貞做得不對,如果沒有徐有貞將朝鮮兩班貴族給成體系的消滅。而今的朝鮮決計不會這麽平靜。

但是,而今的朝鮮一直是存在隱患的。

這種隱患,除非等幾十年後,所有朝鮮人對朝鮮的記憶模糊了。

那個時候,新生代才會自覺的從朝鮮人,變成了大明朝鮮省人。

很多時候,總是要時間來抹平的。

所以,京營曹義部五萬余人,一直駐紮在漢城,雖然已經開始分批抽調回國,但是也增加相應的河北新兵。

也就是說,大明在朝鮮駐軍細細數來,大概有十幾萬之多,雖然衛所軍的戰鬥力不大行,但是管理治安還是可以的。

更不要說,朝鮮兩道也劃到了遼東省。

這種種暗流,有些徐有貞知道,有些徐有貞不知道。但是他在朱祁鎮面前決計是報喜不報憂的。

朱祁鎮也習慣將下面的好消息,打著折扣聽,將壞消息放大倍數聽。

至於該打幾折,或者放大幾倍,就要因人而異。

官員也有實誠人,不會注水,或者遮掩,但是這樣的人卻很少的。

朱祁鎮了解的朝鮮情況,乃是大明的所有情況,都是這樣的,看上去一片大好,花團錦簇,但是實際上,這這花團錦簇之下,有多少淤泥堆積,朱祁鎮卻不知道。

不過,朱祁鎮卻能做出一個初步的判斷。

朝鮮這三五年沒有什麽大事,大抵就能平安過度了。

畢竟這也不是後世,只有上層階級才有國家之念,下面很多小老百姓,沒有那麽多的想法。

當然,在這樣大變革之中,無聲無息之間,朝鮮由世宗大王建立的後世所謂的韓文,被徐有貞順手給廢除了。

這樣的小事,徐有貞也沒有匯報。

確定了朝鮮的情況,朱祁鎮就將話題插入正題,說道:“日本的情況,你了解嗎?”

徐有貞心思百戰,在揣摩朱祁鎮的心思。

如果說徐有貞了解日本,這是說謊。

徐有貞雖然多次出入朝鮮,但是對日本的情況也是一知半解。他距離日本最近的一次,大概是乘船經過對馬海峽。

但是如果說,徐有貞對日本不了解的話,也是並不全面。

古代士大夫號稱不出門而曉天下大事,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並非完全虛構,但凡是志氣的人,都很注意平常信息的收集與匯總。

過一處問當地風土人情,地方掌故,臨一國見國家故事。為一官理山河地勢。

這樣做的人有非常非常的多。

徐有貞人品手腕如何,是另外一件事情,但是他絕對是古代士大夫的精英人士,雖然沒有專注了解過日本情況,但是朝鮮與日本之間本就是鄰國,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牽扯的。

徐有貞在朝鮮下了大功夫,對日本一點都不了解,那也是不可能的。

他心中生出一個念頭,暗道:“難道陛下想對日本動武?”

此念一生,徐有貞立即決定暗自勸諫。他首先要想到的就是自己,如果要對日本動武,那麽朝鮮定然是兵家重地,給朝鮮帶來極大負擔。

恐怕朝鮮而今的局面就維持不住了。

這是要壞事的。

而徐有貞也推測,皇帝想對日本動武,恐怕是想從日本搞出一筆錢來,但是在徐有貞看來,日本國看似很弱,其實不然,並不是很好對付的。

徐有貞說道:“臣對日本有一些了解,日本足利家秉持日本大權,日本似弱實強,不可輕圖,足利家族本身就是日本各地藩鎮聯合的產物,故而足利家的並不強盛,不過有數萬奉公眾而已,說起來,不敵曹將軍一軍。”

“然而弱的是足利家,而不是日本。”

“足利家族確立對日本的統治以來,百十年間,無一日之安枕,足利家架空公卿,大權獨立,踐踏斯文,武人用事,從上到下,都以窮兵黷武為能事。日本伍家子弟,弱冠即殺人,以試其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