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漢當幾胡?

如此在第一波沖鋒的時候,就占盡了上風。

但是僅僅是如此,明軍也未必做到以五萬大軍對十三萬大軍了。

再就是明軍的甲胄優勢。

瓦刺全盛的時候有近十萬甲騎,但是多年征戰下來,只有五六萬甲騎了。除卻這些甲騎之外,大多騎兵都是沒有甲胄的。

而石亨作為一個出色的騎兵指揮官,自然不會以雞蛋碰石頭。打仗他自然有自己的辦法。

他搶先發動進攻,就是將戰術主動權放在自己的手中,石亨自然不會與瓦刺重器硬碰硬。他挑選的進攻的軍隊,就是瓦刺沒有重甲的騎兵。

於是乎,雙方一對沖,瓦刺人吃虧太多了。明軍的騎兵刀砍在瓦刺士卒身上,自然能刀刀帶血,但是瓦刺軍隊的刀砍在明軍身上卻是未必了。

誠然鎖子甲比重甲,紮甲防禦力要低一些。但是依然有自己的作用,輕便的甲胄防禦力並不低。明軍自然也要被砍中要害的,那是沒有一點活路了,就好像是脖子上,縱然瓦刺一刀砍不透脖子上的鎖子甲,但足夠將脖子砸斷。

如果不是要害,卻能讓墻上重傷變成輕傷,輕傷變成皮肉傷。

如此一來,瓦刺人感到明顯的不對。

石彪作為先鋒,只一擊就從瓦刺大軍之中,破陣而出。粉碎了瓦刺想要包圍明軍的企圖。

石彪說得眉飛色舞,楊洪心中卻暗暗反思,暗道:“是不是,我對下面的士卒戰鬥力不大了解?”

楊洪是一個謹慎人,但並不是一個婆婆媽媽的人,真正臨陣決斷的,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的事情,楊洪並非沒有做過。

比如他攻克大寧之後,降服兀良哈三衛之後,繼續北上,就是先斬後奏。

只是他畢竟願意提體會上意。

他並非不敢與瓦刺決戰,而是他更多願意執行朱祁鎮的理念。

朱祁鎮雖然不遙控指揮,但是每一戰的戰略,打到什麽地步,要什麽目的,都是要事先交代好的。

楊洪又被孟瑛特別叮囑。

他越發感受到責任重大的時候。就越發要考慮政治上的因素。

雖然有時候打仗,不僅僅要算政治帳,也要算軍事帳,兩者或許有相輔相成的時候,但是更多是互相抵消。

政治帳算多了。寶刀都蒙塵了。

楊洪並非不知道,從正統十四年之後,京營的戰鬥力在金錢的努力下,一直在提升。

但是效果如此之好,卻是沒有想到的。

他不盡要暗暗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公平的說,明軍騎兵與瓦刺精銳,可以一騎當幾騎?能當兩騎嗎?

這個問題對楊洪來說非常重要。

因為有了這個估算,將來分派軍隊的時候,才能心底有數。

如果說,在貓兒莊之戰,明軍是高估了自己,低估了瓦刺軍,而這一戰,很明顯,明軍高估了瓦刺軍,低估了自己。

當然了,這一戰勝利,並不能單單說明軍士卒戰鬥力的提高,還有石亨高超的指揮藝術。在雙方交戰的第一回合,石亨就沖出了包圍圈,他根本沒有表現出再戰的心思,而是向東撤退。

這一下,讓瓦刺陷入被動之中。

也先不甘心。

他放棄了大半個漠北草原,動搖了瓦刺在漠北的感覺,才尋覓到這一次戰機,哪裏願意就此放石亨走。

這讓也先犯下了指揮之中第一個錯誤,那就是太渴望勝利了。

也先下令追擊。

石亨向東逃了數裏,就停下了腳步。

總體上來說,瓦刺軍隊的組織性是比不上明軍的。

石亨五萬騎兵全部是脫產士卒,特別是京營幾乎一年訓練十個月有余,軍陣,旗鼓,號令,拼殺,等等都在訓練之列。

但是瓦刺除卻本部數萬騎之外,其他的蒙古軍隊根本做不到脫產訓練。

這是背後國力的差距。

石亨在最短的時間,完成了大軍前後轉向,又逃兵變成了翻身沖鋒。

也就是蒙古人最熟悉的撤退,誘敵,反擊的套路,在石亨玩了出來。但是也先下令追擊的命令,讓各部前後不一,留在最後的是重騎。

故而石亨所部,就好像是一柄寶刀,將追在最前面的瓦刺一部給打崩了,隨即趕著敗兵,殺進瓦刺軍中。

在楊洪聽到石亨如此指揮,忍不住暗嘆道:“好一個,反客為主。”

外行人或許不知道這種指揮有什麽出奇的地方,但是楊洪卻知道其中的艱難之處,其中最艱難的地方,並非戰鬥動作。

畢竟說起,這種迅速前隊變後隊,後隊變前隊的的陣勢變化,其實也是最基本的陣勢變化。

在北京的時候,也不知道訓練了多少次了。

但是訓練過多少次,與在戰場之上能發揮出來多少,那是一個完完全全不一樣的概念。凡是軍隊能將訓練場上發揮出一層,就足夠稱為精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