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其言也善

也先長嘆一聲,說道:“我死之後,向大明稱臣,不惜一切辦法,一定要向大明稱臣,甚至將你兒子,派往北京,幾乎不惜一切代價。”

瓦刺已經打不下去了。

也先很明白這一點,即便是整頓好內部,瓦刺想要反擊大明,也需要十幾年舔傷口,不要看,瓦刺而今如果傾盡全力,還是能夠湊足十萬兵馬。

但是兵馬與兵馬是不一樣的。

每一次大敗之後,重組的軍隊都差一個档次。

到時候十萬大軍,大概類似於兀良哈各部的水平,明軍數萬騎兵足以橫掃。

所以,現在瓦刺對抗大明最大的力量,並非兵馬了,而是足夠寬的戰略縱深。

不惜一切辦法,與大明議和,什麽稱臣納貢,都不是問題,草原之上殘酷的自然環境,讓草原上人為了生存,從來不在乎面子的。

哪怕是殺父之仇,在生存面前都足以讓步。

阿次帖木兒說道:“父汗的意思我知道。”

阿次帖木兒其實明白下面的輿情。

如果說,之前敗仗,瓦刺還有很大的不服氣。覺得不過是僥幸而已,但是燕然之戰,卻硬生生將瓦刺的脊梁骨打折了。

之前看藐視大明稱之為南朝,而今都回到了大明,甚至朝廷的稱呼。

這種不約而同的稱呼轉變之後有多少惶恐不安之意,也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從上到下,既沒有與大明打下去的實力,也沒有與大明打下去的心力。

所以求和是必然。

甚至在之前,也先已經派了不少使臣去北京求和。

當然了,當時也先還占據瓦刺,在和議的條件之上,還有一些硬氣,卻沒有想到大明根本不接受任何瓦刺的使臣。

“如果,大明不接受該怎麽辦?”阿次帖木兒問出他最擔心的事情。

也先猛地咳嗽兩聲,又噴出一口血來,說道:“西行。”

阿次帖木兒說道:“西行?”

也先說道:“沿著當初長子西征的道路,一路向西。找到草原豐盛的地方,重新建立瓦刺的家園。”

阿次帖木兒從來沒有想過這樣做。

在他想來,天山以北一帶,乃是瓦刺各部世代繁衍的土地,如果說漠北的土地,乃是脫歡從韃靼手中奪下來的。那麽天山以北這一大片草原,卻是瓦刺祖產了。

這是瓦刺決計不能放棄。

也先說道:“如果大明咄咄逼人,就西行吧,有水草的地方,就要牧民,有牧民的地方,就有瓦刺。”

也先之所以做出這個決斷,也是他不知道思考過多少次的。

他年輕的時候在西域征戰,可以說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但是打大明的時候就束手束腳,即便有貓兒莊一般的大勝仗,卻也是不知道消耗了多少腦細胞了。

總體來說,一個趨勢很明顯了。

那就是東強西弱。

這個趨勢,也先看到非常清楚。

他的西邊的敵人,乃是內部混亂的察合台汗國,隨著帖木兒死亡而四分五裂的帖木兒帝國,可以說一盤散沙。

瓦刺十萬騎兵對大明來說,不夠一盤菜。

但是對這些勢力來說,卻是足夠決勝滅國的力量。

不過,有一點也必須考慮。

那就是打大明,什麽都有,那怕死上不少人,入關搶劫一次,也是賺的,但是打西邊就不一樣了。

雖然也有富饒的地方,但是不少地方比瓦刺還窮。

這就是為什麽從馬哈木,脫歡,也先都向東擴張,甚至一度擴張到大海之側,卻不向西擴張的原因。

當然了,還有其他原因。

比如宗教上的。

瓦刺大多是信薩滿教的,但也有相當一部分信佛教的,畢竟藏傳佛教在元代有很大發展。瓦刺也受其影響。

但是西邊的各部,大多都是伊斯蘭化了。

向西進攻也會遇見這樣那樣的困難。

也先臨死之間判斷,也算是真知灼見。

因為,在也先死後幾十年間,就有一個從中亞征服了印度,建立了莫臥兒帝國。而當時莫臥兒的建立者,在中亞一帶顛沛流離,猶如喪家之犬。

但是一到印度,就大展神威了。

如果瓦刺願意西征,然後轉道進攻印度,印度是決計抵擋不了瓦刺十萬鐵騎的。

不過,阿次帖木兒沉默了。

雖然蒙古人並不如同漢人一般安土重遷,似乎在不斷的遊牧,但其實他們的遊牧也是有一定的範圍的。

此刻拋棄他們的熟悉的草場,向西去不毛之地,這裏面的政治風險,軍事風險,實在太大了。

不到萬不得一。誰又想要這麽樣做?

也先見阿次帖木兒如此,也知道他的顧慮,說道:“我也希望,你一輩子都不遇見這樣的決策,但是真要有那一天,記住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