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大明的草原

朱祁鎮一邊權衡利弊一邊說道:“還有嗎?”

郭登沉吟了一會兒,說道:“還有就是蒙古人太多了。”

朱祁鎮一時間有一些不明白。

蒙古怎麽會太多了?

區區百萬之眾,即便所有男丁不過十幾萬而已,又分布在三處,被朝廷大軍掌控著,高層在北京恩養著,怎麽能算得上多。

郭登說道:“並不是現在多,而是將來多。”

“臣問過蒙古老人,很多蒙古小兒,在兩三歲就去了,活下來的十不存一,甚為淒慘,但是以臣觀察,這幾年幾乎蒙古婦女都有生產,而且保下來的相當不少。”

“蒙古百萬之數,不過是粗略統計,還不算五歲以下的孩子,如果算五歲以下的孩子,蒙古的數量決計不會是百萬了。”

朱祁鎮只覺得更頭疼了。

他並沒有懷疑郭登的話。

想想就知道,因為青貯法的推行,蒙古人從遊牧變成了定居,如此一來生存環境大大利好,只前殘酷的夭折了,自然要降低了。

其實古代蒙古人生活也很淒慘的。

淒慘到了什麽地步,就是只要孩子,那麽孩子不是自己的種也要,畢竟自己的孩子能不能生存下來,也是未知數。根本顧忌男性本身的忌妒。

在狀況變好的情況之下,人口大量繁殖,也就成為必然了。

但是朱祁鎮卻要面對這個後果了。

首先,他不清楚青貯法的情況之下,蒙古人有多少,才能得到平衡,其次他也不清楚漠南蒙古能不能承受多少蒙古人。

最後,也就最擔心的事情。

這個問題,就要與第一個問題連在一起想了。

蒙古屯墾,肯定是要劃紅線的,甚至將來要禁止漠南草原之上屯墾。畢竟比起一點糧食產量,還是生態環境最重要。

至於如此禁止,分寸在哪裏,禁止到什麽程度,卻還要細細考量。

如果禁墾令下達之後,那麽也就說明了一個問題,草原或許是大明的草原,卻不會是漢人的草原。

這是生活習慣決定的。

僅僅是這樣,也沒有什麽。

畢竟只要安心當大明的臣子,朱祁鎮是不在乎是不是漢人的。

但問題是,蒙古人以他們前所未有的人口增長效率,突飛猛進,估計在二三十年之後,漠南蒙古就有二百萬三百萬,甚至更多的蒙古人。

當然了。

漠南蒙古多年征戰,其實還是有很多容納空間的。蒙古的人口急速增長,一時半會兒是不會在朱祁鎮手中爆炸的。

但是到了他兒子孫子手中就不然了。

漢人百姓增多,人口與土地供養的矛盾,朱祁鎮已經很注意調節了,而且說一句不客氣的話,那就是大明朝廷對於鎮壓漢人百姓起義,其實是有豐富的經驗的。

但是蒙古起義的話,擁有大量馬匹的蒙古人,很容易從大明分裂出起,更讓朱祁鎮聯想起歷史上的六鎮起義。

因為他們的地理位置高度重合。

六鎮起義給北魏帶來的多大的麻煩,從歷史書上就可以看出,不管是北周還是北齊的建立都與六鎮起義有直接間接的關系。

朱祁鎮豈能不擔心?

要知道北京就是首當其沖。

朱祁鎮當政這麽多年,有一個深刻的感受,就是解決一個問題,就會有一個問題,再解決一個問題,還會有一個問題。

天下的問題是解決不完的。

朱祁鎮心中已經有一個想法的雛形了。

當然了,將來到底會不會做,還是要看將來的情況。自然是數管齊下,一方面將喇嘛教引入蒙古。

而今喇嘛教雖然在蒙古開始有流行的趨勢,但是還沒有完全代替薩滿教,讓蒙古百姓信奉喇嘛,都出家控制人口。

只是殘酷的減丁政策,朱祁鎮是用不來的,他只好用另外一個辦法,那就是學習成吉思汗西征。

當然了,並不說朱祁鎮就要自己征西了。

而是將中亞地區當成大明草原的減壓閥。

而今是漠南草原,但是將來漠北草原一定也會出現漠南草原一樣的情況,所以朱祁鎮決定將草原上成為大明主要的征兵地之一。

而當草原人口過多的時候,就派一員上將帶領大軍征伐中亞。

要知道,在原本朱祁鎮的計劃之中,只能收復西域,就已經足夠了。畢竟大航海時代,世界的命脈是在海上,不用為內陸問題耗費太大精力。

而今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朱祁鎮不得不考慮這種可能性,畢竟中亞乃至西亞,都是騎兵可以縱橫的地方。

即便將來騎兵會被淘汰,但也能發揮出最後一番余威。

更何況,西征的是明軍,不是蒙古。有整個大明在後方支持,西征大軍能少得了火器?

如此一來,朱祁鎮看西域的瓦刺,有一些礙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