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巡撫日本端木瑞

很多學者都說過,明亡於白銀流入中斷,有這樣那樣的聯系,連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也是白銀持續流出的原因。

這個問題,只要大明用一天白銀,就是無法根除的。

除非大明能發現一個大銀礦。

而且即便有一個大銀礦,也是治標不治本的事情。

不過,大明現在有一個現成的大銀礦,那就是日本。

日本問題,因為錢荒的問題,變得非常之重要。

劉定之沉吟片刻,說道:“陛下,臣聽聞日本偽皇在入京的路上了,日本足利家未必能震懾日本,他答應的事情未必做準。臣以為當加大日本駐軍。”

劉定之也很明白這個問題,沒有足夠的日本金銀,那麽大明的經濟就很容易出問題,一旦銀荒,就是百業凋零,甚至讓百姓恢復到以物易物,這可情況,還談什麽變法。

在這個現實的問題之上,劉定之也不顧什麽道德了,他沒有直接建議吞並日本,已經是留有余地了。

至於他為什麽相信日本有大量金銀,卻是有佐渡銀礦的先例在前,畢竟佐渡銀礦每年上交內庫的銀兩,在一百萬兩到兩百萬兩之間,再加上已經開始開采的黃金,一個佐渡島,每年為大明貢獻了超過一省的財政。

很多省份的賦稅,也未必有這個數目。

讓劉定之不得不相信朱祁鎮的情報,再加上他的消息渠道之中,雖然沒有發現什麽大銀礦,但是日本古來就盛產金銀卻是有所傳聞的。

讓他更加確信了這一點。

朱祁鎮沉吟片刻。

說實話,他此刻有些後悔了。

他後悔將天皇搞過來了。

當然了,他將天皇搞過來,其實也是有唯恐日本不亂之意,唯有日本內亂,大明吞並日本才花費更小的成本。

足利幕府才更加依靠的大明。

只是而今卻不一樣了。

比起占領日本的遠期利益,穩定大明銀價更為重要。

而想讓日本人老老實實的為大明開采銀礦,卻是需要一個比較穩定的日本幕府的。就好像西方列強更希望清政府存在的原因一樣。

只是而今事情做都做了。

朱祁鎮後悔也沒有辦法了。

他想了想,說道:“不。日本駐兵一個營為維系足利幕府,已經夠了。再多未必有用,甚至還有反作用。”

“想要日本人乖乖的白銀交上來不是這一個辦法。”

朱祁鎮說道:“端木瑞現在什麽地方?”

劉定之想了想,說道:“應該在海西,作為海西布政使。”

端木瑞從少府調出來之後,幾乎一直在原地踏步,他畢竟不是科班出身,能到了三品官已經相當不錯了。

想要更上一步,已經是不可能了。

他今後的仕途,也不過是在大明各個省之中,來回的調動而已。

而海西省在與瓦刺大戰之後,地位急需下落。

這也是難免的。

在與瓦刺大戰的時候,海西是大明在東北關外總要支撐,自然是該怎麽加強,就怎麽加強,哪怕是砸錢也要支持。

但是在瓦刺到了中亞,戰爭的威脅徹底解除之後,人們發現,與海西的聯系實在太不方便了。

要麽從遼東走山路,還有走海路。

看地圖上,似乎海西省要距離大明內地核心,要比海東省近,但是實際上,往往是通過海東才能到海西。要麽是從遼東北上,繞過長白山才能到海西,那一條路都不好走。

在人們的意思之中,海西幾乎是大明遺忘的角落。

而且海西的百姓不過幾十萬人而已,大多還都是朝鮮人,女真人,連漢人數量都不是太多了。

如果不是朱祁鎮要將這裏稱為一省。海西一省,還比不上內地一府。

這樣的官職在官場之上,卻是十足的苦差事。自然沒有人願意要了。

端木瑞這樣沒有根底的人才會派過去,掛著布政使的官職,幹著知府的活。

朱祁鎮說道:“將他調回來。駐守日本,至於掛什麽銜,先生安排就行了。”

劉定之說道:“是。只是日本之事?”

得到了日本開采之權,與將日本的銀礦運到大明是兩件事情。其中要有太多太多的事情了。

朱祁鎮說道:“這一件事,朕自有安排。”

什麽安排?

自然是軍火銷售了。

既然維持足利幕府如此艱難,幹脆就換一個想法。日本人不是想打仗嗎?大明就幫他們一把,讓他們打一個痛快。

少府打造的大明制式武器,成本已經壓得很低了,只需加一兩個零,自然有日本人買單。

什麽不買單?

那麽就讓滅了他的人買單的。

如此一來,日本的白銀自然源源不斷的流入大明,更不要大明自己派人去主持銀礦了,當然了,朱祁鎮也擔心日本銀礦技術水平不行,也是要派出一些少府的專家卻視察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