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礦難

浙江一省都指揮使比江蘇都指揮使的權力要大一點。

浙江一省的軍隊也不多,但是卻沒有多少都指揮使指揮不動的軍隊。

浙江一省的軍隊,呈現東西分布。

東邊是海邊上。

浙江臨海有好幾個衛所,都是當年防範倭寇的。而今雖然不用,也裁撤了一些,但是框架還在。

畢竟朱祁鎮對海上的威脅有足夠的認識。

這些軍隊可以看做大明的海防部隊。

再有就是西邊。

準確的來說,是西南。

西南這裏的駐軍,卻是葉留宗之亂的遺留。

當初葉留宗之亂初起的時候,浙江應對可以說是手忙腳亂。前後失措。

在平定葉留宗之亂後,就在西南地區駐紮了一些軍隊,當然數量也不是太多的。

當浙江一省接受了曹鼐的命令之後,從各部抽調了一支兩萬人的軍隊,去太湖聽令,就是各地平均抽調的,西南方向的駐軍也在征召之列。

只是這裏一動,就生出一場亂事來。

說實話,在這種近乎奴隸的用工制度之中,受壓迫最深的還不是這些江南一帶的工人,畢竟各種紡織的活雖然很累很苦,但是畢竟不是掙紮在死亡線之上。

真正掙紮在死亡線上的人,是礦工。

朱祁鎮開了廠礦之禁後。

浙西南礦場大增。

首先這一代本身就是傳統的礦區,否則也不會有葉留宗之亂。其次就是少府有了日本這個特大礦場之中,也就看不上浙南礦場了。

畢竟,一年下來,能有七八萬兩的收益就不少了。

但是麻煩事情相當不少。

要在浙南派人,也要養上好些礦工。

因為朱祁鎮的命令,少府下轄的各個工廠,在工人待遇是相當不錯的,當然了,與現在也沒有辦法比。

更多是類似於軍中的待遇。

雖然不能與朝廷戰兵相比,但是養這礦工也是很費錢的。

少府上面打算盤一算,每年七八萬兩的收益,如果要養數千礦工的話,結余不過兩三萬兩而已。

為了兩三萬兩費這麽多事情,並不太劃算。

於是,少府保留的礦場,有這樣幾個特點,產量特別大。比如雲南的銅礦與銀礦,這是大明國內產量最豐富的地方。或者距離北京比較近,管理成本不高,比如山東,遼東等礦。

再有就是日本了。

其余的礦場都發賣出去了。

當然了,即便他們發賣出去了,這些礦場產出金銀也是要交稅的。

戶部收了之後,慣例也是要解給內庫的。

但是同樣的礦工在少府下面幹活,與給私人幹活是完全不一樣的。

畢竟有葉留宗之亂在前,朱祁鎮很重視礦工的待遇。但是這些能在官府手中拿下礦山的人,無不是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

這些人物反而沒有朱祁鎮這種警惕心,根本不將泥腿子放在眼裏。

比後世的黑煤礦要更黑。

礦難什麽的,更是家常便飯。

尤其是這些年大明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江南。

所以,江南在生產之中就需要很多金屬,比如用金銀打造出來的金絲銀線,比如鐵,錫,鉛各種礦產。

於是各地礦場更是督促下面的人拼命的挖礦,至於死人根本不在乎。

即便朝廷改革了吏員,也派人來視察過。

各地方視察的目的是什麽?

是代表國家慰問礦工的生產生活?不是,而是為了收稅。

只要能收上稅。其他的,他們才不管的。

這樣的情況之下,風暴本身就在醞釀。

浙江處州府龍泉縣群山之中一處礦場之內。

隨著一陣爆炸之聲,礦洞轟然倒閉。一時間天地之間,似乎被這爆炸聲所遮掩了,什麽聲音都變成一片空白。

“老叔。”一群人撲了過去。

在礦洞掩埋的地方不住的挖掘。似乎想挖通一般。只是這個工作量卻是相當大的,一時間哪裏能夠打通了。

在采礦的時候用火藥,這早就是相當平常的時間。

只是這一次卻不知道什麽地方出了問題,第一次填充的火藥並沒有響。只能派人去看看,這不,人剛剛進去,就變成這個模樣。

“幹什麽的,幹什麽嗎?”十幾個膀大腰圓的監工,手中揮舞著刀子,說道:“做什麽的,這一次火藥放多了,再次裝藥,將礦洞炸開,這樣清理碎石,不知道清理到什麽時候。”

“大人,”一個十七八歲的礦工,渾身上下瘦骨嶙峋,與這些膀大腰圓的監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說道:“人還可能活著。這裏只需挖開,裏面可能沒有塌。”

監工似乎整個人都有一個鼻孔出氣,說道:“你說沒有就沒有,什麽死的活的,要我說這個老不死的,早就該死了。上面催的緊,快些做事。否則,請你們吃刀子。還不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