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韓王請封建

韓雍的心情如何平復,就不需要細言。

不過,政治人物的決斷,從來不是情緒所左右。

韓雍身後不僅僅有自己,還有韓系一大幫人馬,從這個角度看。他需要時間來調整,在自己下位之後,保持自己人在核心的權力。

所以,他不能拒絕朱祁鎮的意見。

於是,不過三天之後,一封奏疏到了內閣。朱祁鎮批閱之後,又被下部議處。

這封奏疏的內容。就是大明韓王請封國南洋,以鎮遠方。

朱祁鎮自然知道,這一封奏疏乃是韓雍的手段。

因為此韓王已經非彼韓王了。

當那位精於騎射,想要建功立業的韓王已經不在了。他的謚號乃是韓惠王。而今的韓王乃是韓惠王之子,說起來在輩分上應該叫朱祁鎮為叔叔。

他也是剛剛封王不久,雖然被韓惠王教育出來的。也是大本堂武學一路畢業。

只是他倒是有沒有韓惠王建功立業之心,卻是不知道了。

只是一個在京師的王爺,雖然貴為親王,畢竟是天子疏宗,一個當權的首輔,想要拿捏實在是太容易了。

所以,韓王這一封奏疏,自然是韓雍暗地裏做的事情。

一下部論處,就引發各方面的討論。

很快韓雍就在明報上公開發文支持藩王遠封,以有三大利而除三弊之論。並很快批準了韓王遠封。

就解渤泥之地為韓地。

並令有司勘探婆羅洲土地河流,朝廷出錢在婆羅洲合適的地方,為韓王建造王府。其實也就是一座城城池。

並準備撥給韓王數萬百姓,令起就封。

這數萬百姓,自然是各地流民。

不得不說,雖然朱祁鎮一直以來賑災得力,並且一次又一次招來流民,各地安居。從於謙在河北水利建設的時候,就招徠了大量河南江淮山東的流民。

但是一次又一次安置流民,根本就是揚湯止沸。只是平靜數年,又會出來一批。

朱祁鎮也無能為力。

這是大明根子裏的痼疾。

承平百年,人口滋生。一方面大明經濟高速發展,特別是各種手工業工廠化,乃至於蒸汽機的運用。

另外一方面也是最底層的百姓紛紛破產。

甚至這種破產,還有地域性。

有錢的更有錢。沒錢的更沒錢。

在家上天災人禍,水旱蝗震,一次又一次,百姓那一點積蓄根本不可能支撐。即便朝廷再賑濟,也不可賠償百姓的損失。

也賠償不起。

所以,雖然下面都不向上報流民數量,但是朱祁鎮也知道,朝廷要收攏幾十萬災民,從來不是什麽難事。

各方流離失所的百姓,只比這個數量多,不會比這個數量少。

韓王事情一定下來。

韓雍立即上奏,請修改大明宗室分封之策,也就是將大明封在國內十幾個王爺,還有還在京師三個王爺,一並都封在南洋去。

這一下子就引起了渲染大波。

各方藩王一下子炸鍋了。

要知道,幾代富貴下來。大明藩王早就沒有了當初的心力。也沒有在異域開拓的能力,此刻將他們分到南洋,將他們從原本的舒舒服服的封地。趕到了南洋這不毛之地,其中的心理落差,就等於將人從北上廣,趕到西南大山山溝溝裏,說不定還沒有信號。

這根本是讓人拼命。

於是,秦王首先上奏。

一上奏就出大招,以韓雍為人臣,不思勸聖上親親之道,而聽異端邪說,害骨肉之情,請誅之以謝天下。

於是乎,其他藩王紛紛上書,一時間要將韓雍給批臭打死的感覺。

對於這樣的反對浪潮,不管是韓雍,還是朱祁鎮都是有心理準備的。

韓雍既然有了心理準備,自然是絲毫不退讓。

在明報上舌戰群儒,將各地藩王的奏疏一一紕漏,韓雍從太祖分封之本意,從藩王拱衛帝室用意,逐條批駁,將所有藩王的意見批駁的一文不值。

作為一個文官,筆頭上的功夫,那根本就是基本功。

更不要說,韓雍身後有幾乎整個士大夫集團的支持,原因很簡單。畢竟各地藩王在府各地,大多都沒有做什麽好事。

即便有些藩王名聲不錯,比如蜀王。

但是這些藩王在各地占據了最好的土地與資源,如果這些藩王遷走,自然是有人能接盤。

這接盤的人不會是勛貴。

雖然朱祁鎮對勛貴集團大力支持,但是真要說起來,勛貴的勢力範圍,大多都在南北兩京,以及原來的九邊西南地區。

在腹地之中,勛貴的力量非常之薄弱。

這些好處自然是落在當地士大夫手中了。

不過,韓雍也知道,很多時候勝也是敗,敗也是敗。

儒家的親親之道在哪裏放著的,韓雍再怎麽正義,也是一個外人。而這些藩王再怎麽混蛋,也是朱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