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一場鬧劇

範廣驚喜之余,心中立即開始權衡韓鐵城的出現,對戰局的利弊。

範廣本意是以守代攻。

只需守住湖口城,將寧王堵在鄱陽湖之中。等四方大軍運動到位,就是甕中之鱉的時候。

雖然湖廣的兵馬不能動,但是此刻江蘇,浙江,安徽的軍隊,都向江西而來。其中安徽與江蘇,乃至漕運軍,都是沿著長江機動,向九江而來。

而浙江的軍隊,直接西進上饒。

雖然南方兵力空虛,這幾個省可以調動的兵馬也不多,每一個省都是一兩萬上下。但是加起來也足夠對寧王造成壓倒性的優勢了。

不過,此刻他忍不住多想了一點。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

而今天下最大的事情,就是南洋之戰。江西這裏的戰事,早晚平定,但是早一點,晚一點也是不一樣的。

再有各地藩王的蠢蠢欲動。

範廣自然知道是越快平叛越好。

之前是沒有機會,而今卻有了機會。

雖然這一個機會不大。但是範廣卻也想試試。他也不敢下大本錢,他想要的就是拖住寧王主力。

錦衣衛情報顯示,雖然寧王以世子坐鎮南昌,但是將可用之兵,幾乎全部帶了出來,似乎是模仿太宗皇帝故智。

畢竟藩王造反,乃是以一隅敵全國,如果坐守不動,根本是坐以待斃而已,畢竟充分發揮戰略突然性。

所以留太多兵力在南昌沒有什麽用。

就好像當初太宗起兵,幾乎將可用之兵帶走了,如果不是仁宗與徐後登城堅守,北京能不能保住,都是另外一回事。

寧王而已也是一樣。

不過,同樣的辦法,卻有不同的效果。

太宗起兵之前,在北京掌兵多年,上上下下都是親朋故舊,士卒願意為之赴死,才有仁宗皇帝以微弱之兵力,守住北京,逼退李景隆。太宗得大寧之兵,有了與南軍對陣的底氣。

但是寧王在南昌有恩澤嗎?南昌上下,真願意為寧王為用嗎?

朝廷好歹傳承四帝,天下還算太平。寧王哪裏有太宗當年的影響力。

所以朝廷大軍臨於南昌,攻下南昌的可能性極大。這也避免了寧王大軍敗退回南昌,憑借南昌死守的可能。

要知道,南昌可不是別的城市,乃是大明當初與陳友諒交鋒的關鍵,陳友諒日夜進攻五十多日,攻之不下,才有太祖皇帝先平安豐,後救南昌的時間。才有了決定雙方生死存亡的鄱陽湖之戰。

如果寧王逃入南昌城之中,縱然有火炮,南昌城也不是一兩個月能下的。

如果乘著寧王在外,先破南昌。寧王就成為了無根浮萍,破之易也。

當然了,如果韓鐵城做不到這一點,但是只要能撲到南昌城下,也足夠動搖寧王軍心。為前線大敗寧王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當然了,如此一來,韓鐵城的舉動就成為了戰局之關鍵,幾乎是範廣撤著各方大軍,為韓鐵城作配。

韓鐵城只要不是發揮的太差勁,此戰一定,就是大功一件。

這就是戰場安排上一點小技巧,有些戰略位置,你即便是打的屍山血海,也不過是苦勞,但是有些位置,重要稍有突破,就是天下的功勞。

如果這個位置不是韓鐵城,範廣或許還有幾分猶豫。但是既然是韓鐵城,那就不是問題了,捧自己的侄子,又算得了什麽?

他與韓青,雖然不是親如兄弟,但也是多年戰友之情。不是親侄子,也勝過親侄子。

範廣一旦確定,就立即以此為核心,排兵布陣,不再以存守勢示人。

而此刻寧王不知道,他後院起火了。

他正暴怒非常。著急上火了。

寧王很明白,時間不在他這裏。自從他起兵以來,不知道多少次寫信給各路藩王,主要的是楚王。

但是楚王一點反應都沒有。一封封書信都是石沉大海。

不過楚王雖然沒有回信,但是卻傳了口信。口信沒有別的,只有兩個字:“南京。”

寧王很明白。

他唯一的生路,就是南京。

沖破湖口,破安慶,下南京。

因為南京畢竟是大明的開基之處,有很特殊的政治地位,只要寧王奪下了南京,足以震動天下。

在寧王攻破南京之前,外人只會將寧王起兵當成跳梁小醜,只有攻破南京之後,寧王所部才能在政治上被人高看一眼。

至於寧王真攻破南京之後,楚王到底會不會起兵呼應?就是另外一件事了。

寧王此刻沒有時間去想,也不願意去想,他知道他從起兵之後,就是華山一條路了,要麽龍飛九五,要麽死無葬身。

所以寧王立即下令,將所過府縣所有的銀兩,還有歷代寧王之積蓄,一起拿了出來,有近百萬兩之巨,堆於王舟之上,宣布賞格,殺一人,則賜十兩,殺一百戶賜百兩,殺範廣,賞萬兩,並尚駙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