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捷之後

“諸位,今日大勝,全賴諸位之功,孤敬諸位一杯。”太子起身,高舉酒杯,環了一圈,一飲而盡。

下面的將領,紛紛起身,說道:“此乃殿下運籌帷幄之功,我等不敢居功。”也紛紛飲盡。

此刻的太子滿臉通紅,可以說是興高采烈。少有的放蕩形骸。有幾分真性情。

太子多年不能回京師,一直是他的一塊心病。

他很長的時間,都是戰戰兢兢的,每日想的都是一件事情,那就是父皇為什麽不讓我回京?

這樣的情況之下,太子做事自然是有板有眼,從來不敢有什麽錯漏之處,生怕這些錯漏之處被人抓住了。

更失了父皇最後的一絲絲的眷顧。

要知道,凡是沒有聽當上皇帝的太子,除非是死在父親前面的,一般都沒有什麽好下場。

太子已經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

他不敢想象,一旦不能登基,那一把龍椅上面坐著的是別人,他會是一個什麽樣的下場。

但是而今,他不怕了。

眼前這些將領,在他的指揮之下,取得了這樣的大勝,不僅僅為他臉上增光添彩,更是讓這些將領身上都貼上了太子的標簽。

那麽這些將領自己不認,別人也不會不認。

而這些將領都是南軍與水師的主力。

雖然說大明軍力分配,是北重南輕。可以說精兵良將都是出自北方,南方的軍隊在大明軍隊之中占據的份額並不是太多。

卻也不是沒有。

有這些人支持,太子的位置更加穩固了。

即便是朱祁鎮想換掉太子,也要思量一番了。

如此,就讓他長久以來的壓力輕松了不少。

太子的自制力還是不錯的,酒過三巡,菜過五味之後。太子讓人撤去了酒席,雖然臉上還有微醺之色,但也算是喝過慶功酒了。

太子正色說道:“諸位今日之功,我已經讓人上奏朝廷,相信不久就會有封賞。朝廷不會虧待有功之臣。”

“趁熱打鐵,這個時候。正是一舉拿下南洋的時候。諸位有何良策?”

“殿下。”劉大夏說道:“南洋所謂的聯盟,核心不過是淡目,滿刺加,亞齊三國,臣以為這三國當以不同的辦法對待。”

“滿刺加王已經戰死了,而南寧侯正在向滿刺加進軍,不日就到滿刺加城下,臣以為當誅滅滿刺加震懾南洋各國。”

“淡目國,乃是此次南下的主要目標,斷然沒有放過的道理,只是爪哇距離滿刺加有一段距離,大戰之余,攻爪哇,臣恐有失,故而淡目暫且放過不管。而亞齊一國,卻可以派使節勸降。”

“想來今日一戰,已經將亞齊王打的魂飛魄散,只要殿下稍稍開恩,就足以收亞齊之心。”

“至於其他國家,只需一紙文書,傳檄而定。”

太子點點頭,說道:“英國公怎麽看?”

英國公張懋沉吟一下,說道:“劉大人所言極是,只是亞齊一國,還是用緩兵之計拖著比較好。”

“殿下不要忘記寧王之亂。”

太子心領神會。

並不是說寧王之亂與亞齊有什麽關系,而是寧王之亂的原因與亞齊有關系。

雖然寧王之亂,是寧王一脈對北京早就心存怨念,但是如果沒有朱祁鎮一心推行遠封之策。

也不會鬧出這麽大的亂子。

而將國內二十多個王爺遠封,要封到哪裏。已經很明顯了。

河西四王,已經將渤泥一國給一分為四了。其余各王爺都要封在南洋,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如此算來,而今大明攻下這疆土,放在後世,不過是一個馬來西亞而已。

馬來西亞哪裏能安置二十多個國家,即便是占據了爪哇島也是不夠的。

所以,亞齊一國雖然地處偏遠。在蘇門答臘島西北端,但是畢竟有民不少,想來足夠安置兩三個王爺了。

這也算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了。

如果沒有這一件事情,說不定朝廷對亞齊能網開一面,但是而今卻是不能了。

太子說道:“就依英國公吧。”

劉大夏也只能微微低頭,無話可說。

“殿下,臣請戰。”汪直出列,說道:“這是臣在這一戰之中,總結的一字長蛇陣。請殿下品鑒,只要殿下拔給臣大船三十艘,臣願意乘勝追擊,不管敵人有多少,直掏滿刺加城下,與南寧侯匯合。”

太子接過汪直手中的文書,細細看汪直總結出來的戰法。

這個戰法也沒有幾張紙,如果不是上面有好幾張陣型變化圖。連這幾張紙都用不上。

這個所謂的一字長蛇陣,其實就是西方人總結戰列線。

當然了,時代不一樣,火炮的威力不一樣,文化基因不一樣。船型也不一樣,所以這裏面的詳細變化,也有很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