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去年天災與人禍(第2/2頁)

“而且湖廣旱情,動的更多是地方蕃庫,朝廷的太倉卻沒有動用多少。”

“只是……”韓雍說到這個微微一頓,說道:“桑弘羊之策,不可長久。”

有些時候,適當的危機,反而能促進有些事情的推進。

比如這一次震動天下的寧王之亂,江南一帶可以說是人心惶惶。資本厭惡混亂。在這樣情況之下,商稅的推行反而容易多了。

雖然江南一帶,是對北京有著離心力。但是更多百姓對朝廷還是比較支持的,即便是江南士紳,在寧王與北京之間,也是選擇北京的。

特別是寧王起兵的時候,這些軍費等朝廷撥款就來不及了,所以動用的更多是安徽,江蘇,浙江的蕃庫。

一下子讓地方的沒有了錢,反而促進了商稅的推進。

朱祁鎮推進的商稅,未必能滴水不漏,但是它他畢竟是根植在大明這麽多年興旺發展的工商業上面的。

可以說是抓住了時代的脈搏。

這才猛增了這麽多,而且這還是沒有完全鋪開的情況之下,將來完全鋪開之後,不管說大明財政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但是最少很多事情,朱祁鎮都可以做了。

不過,韓雍對這一個政策,並不是太支持的。

這也很正常。

朱祁鎮這些思想,被當代人歸為桑弘羊之術。

桑弘羊是漢武帝的財政大臣,他為漢武帝東征西討籌備了大量的軍費,但是一場鹽鐵會議,卻將桑弘羊定在恥辱柱上。

其實,鹽鐵會議之後,當時主政大臣霍光並沒有廢除桑弘羊的政策,甚至桑弘羊之後被殺,也不是因為他的政治思想,而是因為他站錯了隊,站到了上官桀一方,被霍光給幹掉了。

甚至桑弘羊很多政策,也被後世沿用,比如鹽鐵官賣。

但筆杆子一動,似乎桑弘羊就在鹽鐵會議之上,被駁的啞口無言了。

而作為賢良文學的先儒們成為勝利者。

於是後世徒子徒孫,從來鄙視桑弘羊的財政思想。

而朱祁鎮將收稅的重心轉到了工商業之上,這分明是桑弘羊的財政思想:“富國何必用本農,足民何必井田也。”的思想延續。

韓雍是一個實用主義者,並非那一家思想的忠實信徒,但是他畢竟是儒生,儒生以農為本的思想,更是深入骨髓之中。

所以,對商稅大規模征收,韓雍心中並不歡喜,更有擔心。

擔心這種收稅,會引起不良反應。

天下財賦有數,不在官,則在民。這是很多人的想法。不過不提生產力發展的增量來說,這未必是錯的。

朝廷占據多了,自然是留給百姓的少了。

很可能引起很嚴重的後果。所以韓雍對這一件事情,強調是應急之策,不能長久為之。

就是擔心對民間征收賦稅太多,引起民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