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吉大港防禦體系

蘇丹大喜說道:“快說。”

這個將領說道:“以拖待變,明人遠來,補給不多,只要我們封賞河道與海岸,讓明軍不能上岸。時間長了,他們也就自己回走了,到時候我們想辦法求和便是了。”

蘇丹聽了,微微皺眉,目光掃過這些人,卻見下面的人一一個回避他的目光。他頓時明白,這個辦法或許是最好的辦法了。

船只是不可能一直在海上漂的,時間長了會出這樣那樣的問題。

即便而今明軍有離島作為駐紮地,但能解決的也不過是水源問題。

其余的彈藥,糧食,等等補給都要從後方運過來。

明軍能堅持多長時間?

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

終究要走的。

只是,如此一來以貿易為主的阿拉幹就要封閉好幾個月了。

在蘇丹心中這都是錢。是錢,是錢。

只是事到如今,還有其他辦法嗎?

沒有了。

蘇丹說道:“就按這辦法來吧,動員所有的百姓與奴隸不惜一切代價修建工事,將明軍擋在海上。”

此刻,陳銳也在離島之上,召集各部商議戰策。

阿拉幹是一個即便是東廠錦衣衛的情報網都不能覆蓋的地方。

所以陳銳在離島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拷問俘虜。

在嚴刑拷打之下,關於吉大港的消息一件件的到了陳銳手中。

一張剛剛描繪出來的地圖鋪設在桌子上,陳銳召集將領來看,嘆息一聲說道:“這一戰不好打。”

吉大港是天然良港,準確來說是一個天然河港。吉大港北邊有一條河,這一條河陳銳直接命名為吉大河。

而吉大港就在吉大河出海口逆流而上十六裏之處。

有這十六裏,可以完美的躲避風暴,畢竟這個時代海船並不是太大,也不需要太大港口。

而且這吉大河並不是一條如同長江,恒河的大河,這樣的河流出海口都是極大的,不要說從出海口向內十六裏,再遠一些,也是一片汪洋的河面。能排開陣勢。

但這一條吉大河,出海口本就不寬,越往內就越縮小,到了十六裏之處,已經只有一裏多寬了。

雖然大明的戰船並非是百余米長的風範戰列艦。但是船長也有三四十米。這樣的戰船在這樣的河道之中不大好辦。

或許有人想了,一裏有五百米,這一裏還多,也有五六百米之寬,這船長不過三四十米,這寬的河道,怎麽不行了?

如果單純的航行,不要說這寬,就是再窄點也能進去。

但是軍事行動不行了,別的不說,船只不是車輛,掉個頭,就要很大空間。更不要說這裏水情不明。

不曉得會不會有沒有安南白藤江那樣奇葩的水情。

如果船隊深入到這裏,很容易被火攻船攻擊。

但是不進入這裏,十六裏的距離,明軍的火炮絕對不可能轟擊在吉大港的城堡之上。

整個船隊人手不過一萬多人,之前一戰,並沒有損傷多少。但是這樣軍隊投入正規的攻城戰,傷亡會很大的。

畢竟吉大港雖然不能稱為雄城,但是好歹是一個有城墻的城堡。

不能直接炮擊吉大港城堡,也就只能陸戰取勝了。

這樣的戰事,水師不大適應。

就在他們在商議該怎麽辦的時候。忽然有人來報,卻是出外偵查的船只有了新的發現。

他們發現阿拉幹人在緊鑼密鼓的準備防禦工事。

主要是兩項。

第一項就是海岸線內部一兩裏的地方,建立一道城墻。防止明軍攻擊。

之所以如此,卻是大明的火炮給了他們深刻的影響,他們摸不清楚大炮的射程,只能盡可能的後退一些。

第二項乃是在吉大河裏面放木制柵欄。

這個舉動就好像是當年安南水師在白藤江下面釘木樁一般。

唯一不同的是,這個的水情要好過白藤江。

要知道作為天然良港的吉大港,不用疏浚,就有六七米深的水深,這樣的深度,足以停靠這個時代大多數船只。

所以木柵欄要長一些,而且要露出水面。

之所以要露出水面,卻是便於清除。

畢竟阿拉幹與安南不一樣。

安南對海貿的依賴性很低,為了戰爭方便,他寧可將白藤江給堵死,什麽船都不許過,但是阿拉幹卻是一個航海國家,對海上貿易依賴根本無法解除。

如果這一條河堵死了。

阿拉幹估計就要遷都了。換一個能夠航海的地方作為都城。

所以,他們必須要想到戰事之後,將柵欄清理掉。

不過,即便如此陳銳也為之頭疼之極。

正如阿拉幹人的分析。

作為水師在海面之上停留的時間是有限的。

當然了,而今明軍已經將仰光作為了物資中轉站,如果物資從仰光運輸到這裏,陳銳是足夠在這裏長期封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