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汽笛聲聲

正統五十二年,暮春時節。

無數京營士卒進入了京師維持秩序。

朱祁鎮告廟之後,在錦衣衛,金吾衛等中軍依仗護衛之下,已經京營之中挑選出來的三個營的騎兵護衛之下,浩浩蕩蕩洋洋灑灑的有數萬之多。整個北京東站都被封鎖的嚴嚴實實的。

一只蒼蠅都飛不出去。

朱祁鎮來到這個北京東站,有一種幻滅的感覺。

朱祁鎮不知道歷史上北京火車站是怎麽發展的,但是在這裏歷史上,就選定了這裏。

因為大明第一條鐵路就是遵化到北京,而且是貨運,更多是運輸鐵料到北京各工廠之中,加工成火炮兵器乃至各種各樣的鐵料。而鐵路到了北京城下之後,最後並沒有撼動北京城墻,選擇放在北京城外。

也就是北京東站。

前文說過少府火器廠要利用永定河的水流,就放在北京之南。所以這一條鐵路一個延伸線就是到北京城南,這一條路而今已經準備延伸向保定,真定一線,未來或許就是大明陸路南下的正途了。

不過,而今北京聯系南方最大的鐵路還是京徐線。

就是從北京到天津,然後沿著運河南下,一直到了徐州,甚至徐州往南還有一段路程,但是並沒有到淮安。

無他,就是因為淮河問題。

淮河治理的問題不解決,馳道通過還好一點,畢竟馳道比起鐵路要簡便多了。而鐵路的要求就更嚴苛了。

如果淮河並沒有在治理,或許可以湊活一下通過,但是而今淮河治理工程已經展開了,於是工部匯集上下商議過,建議這一條鐵路暫且擱淺。轉向西北。

畢竟西北需要鐵路要比東南強太多了,而這些多年的大明鐵路修建多在西北,只是西北修建鐵路的工程難度,實在是他們想象不到的事情,於是鐵路修建屢屢擱淺,進度緩慢,而今還沒有進入蘭州。

但是即便如此,也給朝廷帶來極大的便利,緩解了西北百姓的苦難。

這一起朱祁鎮都是知道的。

甚至他是主要的推動著。

他也不是第一次來這裏。

但是此刻在這裏,他依然有一種歷史錯位的幻滅感。

之前的鐵路是沒有客運經營的。

全部是官府的貨物運輸,即便是有些達官顯貴要用鐵路,也不過是在貨運火車之後,增加一個車廂而已。也算是完成朝廷的任務,不算是專門的客運。

不過,鐵路實在太費錢了。

甚至可以說,朝廷的財政富裕,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西北鐵路太難修了。畢竟這個時代的蒸汽機的動力相當有限,太過陡峭的坡度,火車就是上不去,在西北山區之中修鐵路,只能靠人慢慢的磨,即便是有錢也加快不了工程。

如果不是鐵路修建不順利的話。朝廷的錢未必能留得住。

即便如此,修建鐵路的經費,想要讓內閣同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倒不是內閣完全不同意,其實修建鐵路,內閣成員大體是同意的,也都明白這對大明的好處。只是花錢太厲害了。不得不慎重權衡一二。

而鐵路部門就要想辦法搞錢。

丘浚也有意推進,對驛站一些弊政的改革。

驛站對當地百姓來說是沉重的負擔,其中情況,前文也有介紹,在此也不說了。

丘浚就有意用馳道與鐵路代替傳統的驛道,直接令將以報效車票的方式,代替之前驛站的耗費。

客運就在這種背景之下產生的。

即便如此,這客運的班次與路線只有一條。無非是從北京到徐州而已。

當然了,今日卻取消了所有運輸任務,無論是客運還是貨運。

此刻北京東站靜悄悄的。站滿了一排排的好像是柱子一樣的士卒。其實這個車站並沒有什麽了不得的建築。不過是一靠近鐵軌的地方,有一排排棚子而已,甚至連站台都沒有建立,上火車的時候,卻是要用梯子。

而車廂在朱祁鎮眼中更是原始多了。

車頭就不用說了,比之前的蒸汽機改進了很多,朱祁鎮繞著看了一圈。

“陛下。”一個蒼老的聲音傳到了朱祁鎮的耳朵之中。

朱祁鎮轉頭看過去,卻是貝琳被兩個弟子攙扶著,手中也有一個拐杖,這才顫顫巍巍站立住了。

貝琳的年齡比朱祁鎮大十幾歲,而今八旬開外,早就不從事一線的研究了,只是他自從跟隨吳與弼學習之後,他是真正找到了自己人生的目標,一心一意的投入科學之中,不過,成為科學家是有天分的。

貝琳一輩子的精力,就投入蒸汽機之中,在其他方面卻沒有什麽成果。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貝琳被成為中國第一個工程師更適合一點。

朱祁鎮說道:“貝卿何須如此,朕不是說到遵化與你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