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當年戰場

朱祁鎮在北海並沒有停留多長時間。

食過大魚,見過北海之波瀾,見過極光之絢爛。朱祁鎮對北海,已經沒有多大的想法了。

回到龍城之後,朱祁鎮讓石彪將漠北事務交接給副將。石彪帶著百余親衛,跟隨朱祁鎮西進。

有石彪在,朱祁鎮這一路就有趣多了。

在龍城以西,朱祁鎮就棄了馬車,減少了儀仗,騎馬而行,大部分隨從都紛紛棄車就騎。

不得不承認,而今的文官也大大不如太宗皇帝那一批了。要知道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濙等人,都是有過從軍打仗的經歷,朱祁鎮看過這些人從政筆記,當初也不過一人單騎,跟隨大軍挺進大漠。

甚至有人連馬都混不上一匹。只能騎著一個小毛驢。

但依然沒有什麽承受不了的。

而今的文武大臣們,卻變得嬌嫩多了。

甚至比不上朱祁鎮。

朱祁鎮好歹是從小弓馬騎射都算精通。有底子在,這一段時間,也慢慢適應了馬山顛簸,再加朱祁鎮出來,畢竟不是打仗。不會有什麽急行軍,也不會有什麽糧食突然不夠用了,等等意外情況的出現。

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大臣們都受不了。

反倒是一些老臣,如同丘浚,卻能承受得了。

丘浚與朱祁鎮年紀相當,而且是海南人,也沒有經歷過完整的馬術訓練。就馬術而言,丘浚的馬術,只能趕趕路而已,長途跋涉,對他的負擔很大,但是他依然挺過來了。

要知道騎馬從來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如果沒有掌握竅門的人,一天騎馬下來,大腿內側磨掉兩塊皮,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丘浚就是這樣的。

朱祁鎮很少出北京,但是每天都練習騎馬。再加上朱祁鎮的馬都是一等一的好馬,最通人性,朱祁鎮騎上去,幾乎人馬合一,並不覺得怎麽累的。

但是大部分文官,都與丘浚一般無二了。而這些文官的反應卻與丘浚不一樣了。

丘浚是咬牙硬頂,上了年紀的人,硬生生在馬背上磨得兩腿流血,也沒有多少一個字,但下面的官員,卻一個個高喊受不了,甚至有人來請願,要大軍行軍慢一點。

這讓朱祁鎮也想到一件事。那就是大明開國這麽多年,不僅僅武將不如開國之時了,文官也大有不如。

武將方面朱祁鎮大力整頓,經歷過與瓦刺的戰爭,倒是磨礪出一大批將領,雖然而今當年的老將大多不在了,但是而今掌權的將領,大多都是參與過這些大戰的,雖然當時他們大多都是千戶上下的小軍官的。

但是經歷過大戰與沒有經歷過大戰的將領,完全是兩個氣質。

而文官方面,朱祁鎮沒有怎麽關注,但而今看來,文官方面其實也在墮落,而且墮落不少。

並不是說,這些文官騎術不好,朱祁鎮就以為他們不行了。

而今他們面對這一點小小的磨礪,都沒有韌性了。

說實話,騎馬趕路,是很苦。但是軍中有軍醫,朱祁鎮還帶了太醫,都是大明第一流的醫生,應付這些一點點小傷患,還不是手到擒來,無非是上藥之後,還要騎馬,有些疼而已,對身體來說並沒有什麽損傷。

但這些文官們卻連這一點苦都吃不了。

不管什麽時候,成功都反人性的存在。想要有所成就,就要一點自找苦吃的精神。如司馬光修《資治通鑒》,用原木做警枕。而這些文官們連這一點點吃苦的精神,都沒有,指望他們有什麽大出息,卻是很難的。

戰場之上,是最公平的考試,彼此既是考生,也是考官。

勝利就是考官,而失敗的人就是沒有下一次的考生。

最明顯不過,不可能作弊。

所以武將能打不能打,上戰場之後,自見分曉。

但是文官卻不一樣了。

官場之中,能將黑的說成白的,也能將白的說成黑的。有太多的機會,遮掩真相了。

朱祁鎮細細想來,忽然想起李時勉。

而今大明很少有這種敢於直言犯諫,不顧生死的大臣了,雖然當時朱祁鎮感覺李時勉感到討厭,但是而今,反而有些懷念了。

“不過,這個問題,不用我來解決了。”朱祁鎮暗道:“是太子的事情了。”

朱祁鎮也只能放緩了一下行軍的速度,並且讓一些實在跟不上的文官,交給當得的蒙古部落,讓他們送往龍城,等傷好了,再自己回北京吧。

除卻這一件小插曲之外,其余的事情都是風平浪靜。

不過,石彪跟在朱祁鎮身邊,話語卻多了起來。

無他,這一條路線,其實與當時石亨燕然之戰西進路線重合。

也不能說重合,草原之上,大軍行軍,本來就沒有什麽路走。

朱祁鎮也有意讓人尋著當年的路線。一路上發現了不少的骷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