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老將

魏國公說想的還是最好的結果。

而最壞的結果,魏國公根本不敢想象。

皇權之爭,牽扯進去家族實在太多了。魏國公府也不是當初的魏國公府了,一個不小心,整個家族就在今日畫上了句號。

在靖難之戰中,太宗皇帝不敢為難魏國公家族,乃是因為中山王死了沒有多長時間,那時間的魏國公府,可以說是門生故吏遍布天下,這分影響力在,太宗皇帝不得不掂量一二。

但是而今的天下,早已不是當初的天下了。

魏國公府也不是當初的魏國公府了。

魏國公心中在不住的想著出路,眼睛珠子不住的亂動。

會昌伯孫銘說道:“國公,你無須擔心,我沒有讓你參與進去,今日之事,你只要老老實實的待著,就是大功一件。一旦事敗,你也不用被牽連進去,怎麽樣,是兩全其美之事吧。”

魏國公忽然一笑,說道:“會昌伯。你這就錯了,你何不邀我共襄盛舉,我也想為太子出一分力。”

會昌伯孫銘輕輕一笑,搖搖頭說道:“不用了,太子說了,你能帶南京京營做別的事情,還可以,但是奪宮之事,你沒有那個本事。”

魏國公聽了,只覺得臉上一片發紅。

卻也知道,會昌伯所說的沒錯。

朱祁鎮對軍隊的控制,從來是很重視的。

每一支軍隊,都有單獨的軍法官,也就是斷事官,一直到百戶。這些斷事官體系,與軍方指揮官是另外一個體系的,彼此之間,不能相互管轄,斷事官的上級直接在樞密院。而後勤體系卻是兵部在控制。不管那一支軍隊,很難獨走的。

即便太子想兵變,也不是動用大明經制之軍,而是另起爐灶,培養出一支私軍。

就是太子覺得在這個體系之下,他很能讓士卒做他想做的事情,比如說,進攻皇宮。

當然了,一切都不是肯定。

或許有軍中將領威信特別高,就要想是石亨在軍中的時候,對軍隊的掌控權,就特別厲害。或許能突破這個體制的束縛。

但是魏國公絕對不是這樣的將領。

魏國公即便投向太子,太子也不敢相信,魏國公能將麾下萬余軍隊也調轉槍頭。一個弄不好,魏國公還翻車了。

這也是為什麽太子派孫銘來控制魏國公府,本質上,這些都是在拖延時間。

而不是想讓魏國公有所作為。

魏國公雖然臉紅,但是在內心之中卻下定了決心。

不是幫太子,而是幫皇帝。

一來,是他看出來,太子的勝算並不是太高的。他雖然不知道而而今的情況如何,但是在他心中,太子雖然不錯,但是如何是老皇帝的對手?

單單是這一點,他就覺得太子能夠勝利的可能性,就不是太高的。

二來,就是卻牽扯到魏國公府的生存之道。

當初太宗皇帝打下南京之後,當時魏國公府被壓制了好幾十年,就是因為魏國公府乃是建文帝的支持者,這一點從來沒有變故,一連換了兩代魏國公,才將這個色彩,洗刷了不少。

而從魏國公府之中,又分出一支為定國公府。

但是在世人評價之中,從來是魏國公府在定國公府之前,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兩代魏國公對建文帝的堅貞不屈。

即便被壓制,被軟禁,也從來沒有變過。

是如果不是魏國公府出了一個皇後,還有中山王的余蔭,魏國公府這一脈未必能傳承下來。

但是而今大明皇帝對魏國公府與定國公府之間,還是更重視魏國公府,那是為什麽?

是因為魏國公府的忠義。

為人走捷徑,只能帶來一時的好處,但是秉承原則,才能有長久的好處。

魏國公府就是這樣的。這份忠義傳承,乃是魏國公府最好的口碑。也是讓皇室相信魏國公府的原因。

他而今投了太子,就是將魏國公府的清名毀於一旦。

要想保持這一份名聲,也讓皇室繼續相信魏國公府。魏國公府只能支持皇帝,誰是皇帝忠於誰。

這是魏國公府這樣大勛貴處事原則。

太子如果成了怎麽辦?

這個事情,魏國公也不能不考慮?

魏國公考慮的事情,從來不是皇帝與太子誰勝誰負,而是考慮著魏國公府的家業傳承。

這也是魏國公府遲遲不動的原因。

說實話,魏國公畢竟將門世家,如果剛剛開始的時候,被孫銘管控住了魏國公,是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而今這麽長時間過去,魏國公府上上下下,還沒有一點點的反應,就太說不過去了。

一是忌憚魏國公的性命。二來就是魏國公還沒有給出暗示。

不過,而今魏國公不再猶豫了,因為他算了算時間,從紫禁城方向傳來喊殺之聲,到已經超過了一刻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