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傳孫

皇後還是去了。

一年之內,前後腳的功夫,朱祁鎮失去了兩個親人。

朱祁鎮精氣神一下子去了大半。

只是,局勢不會因為朱祁鎮狀況不好而停滯,這個世界上,或許人人都有休假的權力,只有皇帝沒有。

皇帝在掌握權力之後,到放下權力或者撒手人寰之間,是沒有休息的時間的。

從這一點上,太子對朱祁鎮的推斷並沒有什麽錯誤。

朱祁鎮首先做出人士調整。

又新立兩總督,分別是總督南洋都司及各藩王屬國大臣,與總督西洋都司以及各藩王屬國,分別掛內閣大學士,兵部尚書銜。給予王命旗牌,有專斷之權。在品階上比西域總督都高一階。

朱祁鎮也同樣提高了西域總督的品階,都掛上了大學士銜。有了管理藩國的權力。

將內閣首輔項忠,內閣大臣余子俊出外。同樣出外的還有王越。王越別任命為南京留守,王恕在政變一事上,有失察之罪,別貶為交趾巡撫了。

隨著王越擔任南京留守大臣的同時,將西洋,南洋的軍力全部調回南方,由王越負責整編,重新編練為南京京營,總共五萬人的編制。雖然大明在南洋與西洋都留了五萬人編制,但是更多的士卒,都是就地退伍,在南洋西洋各府安置,成為當地百姓。

而南洋諸將,分別調入各省擔任都指揮使。

這明顯是閑置。

南方各省都指揮官職不低,但是手中實權並不是太多的。很多南方的省份,全省的駐軍,也不過萬把人而已,更不要說沒有什麽仗打,有一些土匪,也被各省巡檢清理幹凈了。根本沒有動用軍隊的份。

這其實對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好的下場了。

要不是朱祁鎮要傳給太孫,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就與太祖皇帝除掉的功勛大將作伴了。

當然了,朱祁鎮也沒有將所有的將領閑置。

太孫登基,也是需要軍方支持的。

朱祁鎮將張懋留下來,將張懋調入內閣代替王越的位置。

張懋雖然是太子的人,但也是朱祁鎮的人,正如魏國公家族不願意為太子火中取栗一般,英國公家族也是一樣的,英國公家族富貴已極,怎麽願意牽扯到如此生死大事之中。這也是我為什麽太子從來將張懋看成為事成之後,安撫勛貴的重要籌碼,卻沒有讓張懋牽扯到這一件大事之中。

甚至從一開始都沒有與張懋通氣。

因為他知道,張懋不會同意的。

朱祁鎮令丘浚擔任內閣首輔。

也為內閣之中增添了兩個人。一個是太孫。一個是於冕。

太孫之間監國。大部分事情都是內閣處置的,內閣處置不了的事情,就要發給朱祁鎮。太孫自然不敢越權。但是而今卻不一樣了,而今太孫是在這內閣之中,有了一席之地。

另外就是於冕。

其實,就朱祁鎮制定的內閣大臣的規定之中,於冕根本不夠格。首先於冕不是進士出身,為官履歷,也沒有什麽光彩的地方,只是太子放在京師勢力的主持人而已。於冕這個人能力如何?朱祁鎮也不是太清楚的。

雖然朱祁鎮對於謙什麽懷念,但是在國家大事上,卻不敢開玩笑。

只能說,於冕趕到了一個好時節。

如果沒有太子這一件事情,於冕估計一輩子只能混一個尚書銜致仕而已。

但是而今朱祁鎮需要給根基淺薄的太孫一些幫手。而在太子的班底之中,有資歷進入內閣的人並不少,最典型的是劉大夏,不過劉大夏已經被處於極刑了。選來選去,朱祁鎮能選的也只有太孫的老師了。

而且朱祁鎮選於冕還是有另外幾個原因。

首先,於謙怎麽說還留下不少余蔭,很多大臣都得過於謙的好處,或者幹脆就是於謙帶出來的,選於冕的阻力很小。

其次,朱祁鎮要為天下吏員找一個代言人。

而今朱祁鎮改革之中,天下吏員出身的官員,能身居高位的並沒有幾個,也就於冕,與治理淮河的陳翼。但大明官員才一萬多接近兩萬人,但是大明的吏員卻是這個數字十倍以上,大明各地的吏員總和,已經有接近六十多萬人了。

這是一股龐大的力量。

也是朱祁鎮改革的既得利益者。

朱祁鎮用於冕將這一股勢力與太孫綁在一起,成為太孫的基本盤之一。

就不擔心將來太孫廢除新法了。

與太子不同,太子當了這麽多年的太子,根基深厚,夾帶裏的人才數不勝數。但是太孫才二十出頭,太子又是不光彩的方式死去的,對於太子的勢力,太孫非但不能接受,還要努力的劃清界限。

一來要表明,自己萬萬沒有參與大逆不道之謀中。

二來就是要想很多人表示,自己絕對不會因為太子之事,而報復有功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