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看不透

古往今來,開國功臣能有好下場的並不多。

不說遠的,就說距離最近的秦朝。

也不說開國,就說點比較實在的。

商鞅如何?

對秦朝的功勞不小吧?

結果又如何?

秦始皇橫掃六國,手下名臣猛將如雲。

可是這些人最後的命運又是如何?

除了老奸巨猾的王翦得以善終以外,其他的,還有誰是善終的?

前朝的教訓歷歷在目,張良原本是一心想要復韓的。

但是後來他發現,韓國是不可能復國的。

韓王後人沒有那個能耐,加上當時的天下大勢,漢國也不可能給他們那個機會。

加上王不餓也是韓國後裔,雖然跟韓王室沒有一丁點的關系,但好歹也算是個韓國人。

憑借著韓國人的身份,張良說服了自己。

起碼這個天下最終還是韓國人的天下,無非就是換了個主而已。

況且原先的舊主後人也沒人能撐起這個大梁,現在這個結果也還算是不錯的了。

張良的主動退休,主要就是因為這些年見了太多太多的事情。

對於一些人和事,早就已經看開了。

歷來的開國君主,哪會那麽祥和的跟手下共富貴呢?

捫心自問,但凡是個正常人,都不會這麽幹。

就算把張良放在王不餓這個位置上,他也會想辦法搞掉一批人的。

例如說,現如今依舊被重用的韓信,英布,灌嬰等人。

特別是韓信和灌嬰,整個大漢的發家史有多長,這倆人的資歷就有多深。

特別是在軍中,這倆人的威望一點也不低,雖然還不及皇帝,但是在局部地區,他倆的威望是可以撼動皇帝的地位的。

這種情況下,即便執行了新的軍事制度,也不敢保證就真的能萬無一失。

所以到了這裏,問題基本上就已經擺在台面上了。

解決還是不解決?

怎麽解決?

對於手握兵權的人,處理起來並不容易。

方法無非也就那幾種,要麽是自己主動退下來,來個平穩落地,老老實實的榮華富貴過完後半生,等自己老了以後,說不定皇帝念及舊情還能照顧一下子孫。

另一種就是想辦法逼反,一口氣將其連根拔起,徹底消除隱患。

最是無情帝王家,這句話指的不只是針對皇子皇孫們的,對於他們這些開國功臣,也同樣適用。

但是讓張良沒有想到的是,至今為止,王不餓都還沒有清算任何一個老臣。

而所有的老臣,也都依舊被重用著。

張良當然知道現在君臣和睦的原因是什麽,但是在他看來,王不餓更像是在刀尖上跳舞。

這並不是一個穩妥的,能夠永絕後患的辦法。

但卻是一個能讓皇帝留下一片好名聲和人心的最好辦法。

但是不管怎麽說,王不餓這個人,張良始終看不透。

至於說將張不疑調往西域這件事情到底是好還是壞,張良心中也有些沒底。

“陛下,現如今對西域下這麽大的功夫,劃算嗎?”張良問道。

“劃算!”王不餓直接點頭肯定道。

西域的價值不是距離的遠近能夠決定的。

“只要能夠在西域站穩腳跟,並且在那裏耐心的經營,他所帶來的回報,絕對是值得投入的。”

“那邊的氣候可以大範圍的種植白疊子,也能產糧,北部更是可以放牧。”

“糧食自給自足就可以了,在西域種植的白疊子,足以供應整個大漢所需了。”

張良緊緊的皺著眉頭。

在他看來,這個理由並不能成立,這裏面是有問題的。

“白疊子在中原也能種,雖說環境可能不太適合,產量有所影響,但是具體的影響並不大,再者,南部還有那麽多的空地,拿來種植白疊子也是能夠跟上所需的。”

“雖然西域環境氣候合適,但是距離太遠了,往來一趟開銷巨大,無形中又會拉高白疊子的價格。”

張良的話讓王不餓有些啞口無言。

首先,張良並沒有否定朝廷拿下西域的價值,他否定的只是當下階段,朝廷是否值得花費這麽大的力氣去開發西域。

因為中原地區都還沒有開發完呢,現在大漢的人口數量依舊很緊張。

內需都還不夠用呢,還要大量遷徙百姓到西域去,這合適嗎?

換而言之,現在的大漢,雖然說發展的非常迅速,但是還遠遠沒有到不得不擴張的地步。

擴張可以進行,但是在擴張完成之後,只需要按部就班的去進行經營就可以了。

完全沒必要立刻去下這麽大的功夫,朝廷消耗不起,也支撐不起。

但是王不餓現在總不能告訴張良說,西域的各種礦產儲量是驚人的,拿下了西域,對於大漢未來的礦產資源是有很大幫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