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夫妻合體

王月榮的母親就坐在陳鳳霞身旁,這會兒才敢擡頭看人,還沒說話就先嘆了口氣:“哎喲,你家姑娘哦,真不是凡人。”

其他人也跟著附和:“沒錯,你們家鄭明明將來肯定能夠當個科學家。”

陳鳳霞聽了這話就樂,感覺時代果然不同。

現在小學生的理想還是長大了當科學家。等到20多年後,她看電視台上的采訪,大家的目標就都一致了,變成了網紅。

車上的人你一言我一語,說得無比熱鬧。聽得陳鳳霞都暈暈乎乎。

大家的反響實在太激烈了,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她甚至感到驚訝,就購房群體這買房的熱情,銀行的房子還愁賣不出去?

哦,也是。銀行一開始就沒把他們這些外來打工仔當成銷售目標啊。

就算後來鄭國強陸陸續續從舊工友中拉了些客戶過去,也算是給了銀行提醒。但公家單位的特點就是這樣,有人看明白了又怎麽樣,反正大家懶得動。

真有魄力出來跑單子的,早就下海經商了。

偏偏這兩年政策又縮緊,不少前幾年下海的人都想上岸。在這種情況下,捧著公家飯碗的人可不得手抓牢點兒。

個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房子賣不出去,資金沒辦法回籠,那也是領導的事。這挪用銀行的錢去蓋房子,那也不是小兵能夠做到的事啊。

陳鳳霞一邊在心裏頭琢磨一邊感慨。還是人家旱澇保收,不缺錢花,懶得折騰。

否則就憑人家銀行正式職工的身份,找農民工推銷一圈房子,保準不愁賣。

陳鳳霞琢磨著琢磨著就想嘆氣,看來老祖宗說的沒錯,窮則思變。因為不安於現狀,所以才會想辦法折騰啊。

這10來年的功夫,江海建設的極快,市區全是高樓大廈,瞧著就是大城市的模樣。

可過了橋,到了燈市口,農村的相貌就顯出了本來面目。大巴在馬路上跑著,遠遠的,還能看到農田。

這個季節的水稻早就收割了完畢,小麥倒是長得綠油油,顯出了勃勃的生機。

再往前頭看就是灰蒙蒙的一片了。冬天即將來臨,鄉村不就這樣。

道路兩旁不缺房子,但都比較低矮,是大片的民房。這裏也差不多,就是城中村的模樣。

時間還不到晚上,在江海是小有名氣的夜市攤子沒有支起來。車子開過去,感受到的就是一片冷清。

王月榮的母親絲毫沒有掩飾失望:“這你還趕不上我們鄉裏頭上廟會呢。”

太冷清了吧,農村都比她熱鬧。

陳鳳霞一點兒不含糊:“我沖的就是孩子落戶口,好上學。這兒要真跟市中心一樣熱鬧,告訴我五萬塊錢兩層樓,我還不敢買呢。誰知道是不是坑我?”

王媽媽嚇了一跳,趕緊擺手:“可不能,銀行哪能坑人啊?這是國家的地方。”

陳鳳霞笑了笑:“這哪兒都得算成本啊。銀行也不可能做虧本買賣,人家定的價,起碼得把本錢賺回頭。就算是內部房子,給員工福利,那也不能貼太多。”

車上的人紛紛點頭,感覺鄭明明的媽媽說的的確有道理。再這麽看外頭荒涼的農村景象,大家就覺得合情合理了。

是啊,就是回老家村裏頭蓋樓房,沒個幾萬塊錢也拿不下來呢。

兩輛大巴車前後腳開進了燈市口的別墅區,等人進去了,大家的感觀又發生了變化。

哎喲,這個房子真不錯啊,可不是農村能蓋出來的樓房。

要怎麽說呢?看著就洋氣。這前頭是什麽呀?有假山,還有噴泉,中間立著的那個小孩光著屁股,瞧著跟市民廣場的孩子長得一個模樣。

農村蓋房子,哪個會搞出這種花樣來?

還有房子的結構,往那邊一站,就是個別墅的樣子,跟電視上的模樣瞧著可真像。

家長群體裏頭也有建築工,看到別墅的時候就恍然大悟:“哦,我曉得了,我在這邊做過工。聽講這個房子是找專家設計的,按照那個什麽美國人的房子來蓋的。”

陳鳳霞趁機點了一句:“好像是那個《成長的煩惱》裏頭一家人住的別墅。我聽銀行的人講,當初就是按照那個模板來的。”

她這麽一說,大家眼睛再看過去,感覺的確像是那麽回事。

這個年代,《成長的煩惱》可是電視台的復播神劇。只要一放暑假,電視裏頭就會飄著“搜米鈣”。

就算大人沒空跟著一集一集的看完,總歸也會掃幾眼。人家那房子的確好看,瞧著就很高級。難怪是醫生跟記者才能住進去的別墅。

聽說美國的醫生可有錢了。

陳鳳霞看大家的熱情又開始高漲,不由得暗自松了口氣。

摸著良心講,她真希望農民工子弟學校的所有學生家長都能在這兒買棟樓。

同樣是進城打工的人,她太明白他們的孩子上學有多不容易了。